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823号备案号:粤ICP备2022081679
主办单位: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深圳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技术支持:深圳市大数据资源管理中心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市外办国际化促进处邱永乐调研员解答国际礼仪知识的有关事宜并与各位网友进行互动交流。
与外国友人相见时,往往不可避免要涉及宾主双方座次的排列问题。在涉外交往中,会见、谈判会谈、举行签字仪式、乘车时都有各自特殊的位次排列方法。首先,请邱永乐向我们介绍下会见时的位次排列的方法。
邱永乐:会见,也称为礼节性会晤。它一般所用时间较短,宾主双方仅是出于礼貌而与对方应酬一番。正式的涉外会见,最好安排在专门的会客室或会见厅之内举行。其位次排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并列式:指宾主双方会见时面对会客室或会见厅的正门并排而坐,可显示双方的平等与亲密。它的具体排列是主人在左,主宾在右。宾主双方的其他人员按照具体身份的高低,依次在主人、主宾的一侧排开。
2、相对式:指宾主双方会见时面对面而坐,便于进行交流。一般应以会客室的正门为准,主人坐在入门左侧或背向门口一侧,来宾与主人相对而坐。若宾主双方均不止一个人,则除主人与主宾之外,双方其他人员均应按照具体身份的高低依次排列在主人或主宾两侧。
3、自由式:请宾主自由就座。在举行多边会见时,此种方法尤为适用。
主持人:会谈时又有怎样的位次排列方法呢?
邱永乐:谈判亦称会谈。它指的是有关各方为了各自的利益,通过接触与磋商,就某些实质性的问题达成协议或者妥协。各类谈判,都有很高的礼仪要求。目前,我国所采用的谈判位次排列方法,主要有三种:
1、相对式:主要适用于双边谈判。具体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谈判桌横放,客方面对正门而坐,主方背对正门而坐。二是谈判桌竖放,以进门时面向为准,右侧为上,请客方就座;左侧为下,请主方就座。在谈判时,双方的主谈者应居中而坐,其他人员应遵循右高左低的惯例,依照各自实际身份的高低,自右而左分别就座于主谈者的两侧。按惯例,各方的译员应就座于主谈者的右侧,并与之相邻。
2、主席式:主要适用于多边谈判。届时,可在谈判厅内面对正门设置一主席台,其他各方人员均应背对正门,分片就座于主席台的对面。在谈判进行中,各方发言者须依次走上主席台,面对大家,阐述自己的见解。其状况,有如大会发言。
3、圆桌式:它也适用于多边谈判。在谈判现场仅设置一张圆桌,由各方人员不分座次,自由就座。
主持人:签字仪式该遵循怎样的位次规则?
邱永乐:举行签字仪式,是各种约定、协议生效的必经步骤,也是礼仪性极强的一项活动。举行签字仪式时,签字桌横放,客方签字人面对来宾居右而坐,主方签字人面对来宾居左而坐。双方的助签人应站立各自一方签字人外侧。见证人员则按职务高低,自左至右(客方)或自右至左(主方)排列成一行,站立于己方签字人的身后。
主持人:宴会上的席次安排与席位安排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邱永乐:席次安排上,如果出席宴会的人数较多,应划分席次、分席入座。席次的礼遇高低以离主桌远近而定,近高远低,右高左低。在安排席次的时候,首先要确定主桌与宴会主人(主位)的位置和方向。主桌和主位应置于宴会厅内显著位置,并面向宴会厅入口,同时能纵观其余各席。其余各席的第一主人的位置可面对主桌主位,也可与主桌主位同向。外宾席次一般应根据平衡原则按礼宾顺序划分,职务高者在前,身份大体相同者(包括夫妇)在同一席。主要来宾通常安排在主桌,其余各席的安排则应通盘考虑出席人员的身份、职业、语言等各种因素,以方便交流。来宾人数特别多的时候,可只安排席次或者只安排各席的主人席位,其余人员自由入座。席次超过两席时,必须放置席次牌。
席位安排,外宾席位的高低由相距主人席位的远近而定,根据以右为尊的原则,主宾的席位应安排在主人的右侧,第二号外宾在主人的左侧,依此类推。译员的席位一般安排在主宾的右侧,也可以安排在主人与主宾的席位之后(不入席)。安排席位的时候,要注意中方与外方尽量能够间隔而坐,但外宾夫妇可以坐在一起。
主持人:乘车座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邱永乐:轿车座次一般是右座高于左座,后座高于前座。以一辆目前在公务接待中最为常用的双排五人座轿车为例,车上座次自高而低依次应为: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前排副驾驶座。如主人亲自驾驶轿车,客人则坐在副驾驶座上与主人“平起平坐”,才是合乎礼仪的。在一般情况下,双排五人座轿车上的后排中座左右挨夹,坐在那里不很舒坦,故不宜请客人就座于此。
主持人:现在请邱永乐为我们介绍下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习俗礼仪。首先是阿拉伯诸国的习俗礼仪。
邱永乐:阿拉伯诸国的居民大部分信奉伊斯兰教。
阿拉伯人遵守伊斯兰教教规,在一天之内会祈祷数次,忌喝酒,忌食猪肉、狗肉、虾、蟹等海味、动物内脏(除肝外)或鳝鱼、甲鱼等。与阿拉伯人交往时,男士不要主动和妇女攀谈或握手,不可谈论宗教纠纷、中东政局及男女关系。
主持人:请邱永乐介绍下日本的习俗礼仪。
邱永乐:日本人主要信奉神道教和佛教。
日本人互致问候时多脱帽鞠躬,表示诚恳、可亲。初次见面,向对方鞠躬90度,而不一定握手。赠送礼品时,一般不选用太昂贵的礼品,以免他们为此而误认为你的身份比他们高。日本人不喜欢紫色,忌讳绿色、忌荷花图案、忌“9”、“4”等数字。
日本人用筷子很讲究,有“忌八筷”的习俗,即不能舔筷、迷筷、移筷、扭筷、剔筷、插筷、跨筷、掏筷。同时,还忌用同一双筷子让大家依次夹取食物,也不能把筷子垂直插在米饭里。
主持人:请邱永乐介绍下泰国的习俗礼仪。
邱永乐:泰国人多信奉佛教。
泰国人待人接物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矩:朋友相见,双手合十、互致问候;晚辈向长辈行礼时,双手合十举过前额,长辈也要合十回礼;年纪大或地位高的人还礼时,双手不必高过前胸。行合十礼时双手举得越高,表示尊重程度越高。
泰国人非常重视头部,认为头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用手触摸泰国人的头部被认为是极大的侮辱。睡觉忌讳头朝西,因为日落西方象征死亡;忌用红笔签名,因为人死后是用红笔把姓氏写在棺材上;忌把脚伸到别人跟前、把东西踢给别人和用脚踢门;就坐时,忌讳翘腿和把鞋底对着别人;妇女就坐时,双腿要靠拢,否则会被认为没有教养。当着泰国人的面,不要踩门槛,他们认为门槛下住着神灵。在泰国,男女仍然遵守授受不亲的戒律。
主持人:印度又有什么习俗礼仪呢?
邱永乐:印度人大多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
与印度人会晤时应用双手合十在胸前致意。印度人是用摇头表示赞同,用点头表示不同意,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责。
印度人用右手拿食物、礼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双手。就餐的时候,印度教徒忌讳在同一个容器里取用食物,不吃别人接触过的食物;甚至别人清洗过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涤一遍后才使用。印度人喜欢分餐进食,不喜欢吃大荤,吃素食的人较多,不吃菇类、笋类、木耳。信奉印度教和锡克教的人,忌吃牛肉;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吃猪肉,一般不喝酒。
主持人:下面请邱永乐介绍下非洲部分国家的习俗礼仪
邱永乐:首先是南非。受到种族、宗教、习俗的制约,南非的黑人和白人所遵从的社交礼仪不同。目前在社交场合南非人所采用的普遍见面礼节是握手礼。在黑人部族中,尤其是广大农村,南非黑人往往会表现出和社会主流不同的风格。比如,他们习惯以鸵鸟毛或孔雀毛赠给贵宾,客人得体的做法就是把这些珍贵的羽毛插在自己的帽子上或头发上。与南非人交谈,有四个忌讳的话题:一是不要为白人评功摆好。二是不要非议黑人的古老习惯。三是不要为对方生了男孩表示祝贺。四是不要评论不同黑人部族或派别之间的关系及矛盾。
主持人:尼日利亚的礼仪习俗是怎么样的呢?
邱永乐:尼日利亚人多信仰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尼日利亚有许多部族,其习俗与文化传统有很大差别,所以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截然不同。与尼日利亚人谈话应回避宗教话题。
尼日利亚人和他人交谈的时候,从不盯视对方,也忌讳对方盯视自己,认为这是不尊重人的举止;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忌讳用右手的食指指向他人。
主持人:请邱永乐介绍下欧洲部分国家的习俗礼仪。
邱永乐:比如说德国,德国人约一半信奉基督教,一半信奉天主教。
德国人纪律严明,讲究信誉,爱好音乐,时间观念强。在德国,男子在宴会上要坐在妇女和地位高的人的左侧,女士离开和返回饭桌时,男子要站起来以示礼貌。 在德国,蔷薇专用于悼亡,不可以随便送人。服饰和其它商品包装上忌用纳粹标志。
主持人:请邱永乐介绍下法国的礼仪习俗。
邱永乐:法国人大多数信奉天主教。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公开行亲吻礼的国家,也是使用亲吻礼频率最高的国家。法国人对衣着比较讲究,尤其是在正式场合。送鲜花给法国人是很好的礼物,但要注意慎送红玫瑰花,因为那是表示爱的信息。一般不送香水或化妆品给恋人、亲属之外的女人。
主持人:请邱永乐介绍下北美洲部分国家的习俗礼仪
邱永乐:古巴人大多信奉天主教,一部分人信奉基督教新教。
古巴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一般惯以握手为礼。他们与朋友或亲人相见,也常以拥抱为礼。
古巴人忌讳戴帽子,认为只有亲人去世了,才戴帽子来表示悼念。他们忌讳以刀剑作礼物送人,认为这是割断友谊的象征。他们在饮食上特别重视菜肴的色彩,若缺乏红丽浓艳,即使味道再美的菜肴,他们也感到不称心。
主持人:美国有什么特别的习俗礼仪呢?
邱永乐:美国人约一半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其余信奉犹太教、东正教、佛教等。
美国人一般性情开朗、乐于交际、不拘礼节。握手的时候习惯握得紧,眼要正视对方,微弓身,认为这样才算是礼貌的举止。当着美国人的面想抽烟,必须问对方是否介意,不能随心所欲。美国人忌讳别人冲他伸舌头,认为这种举止是污辱人的动作;像多数西方国家的人一样,美国人忌讳数字“13”和“星期五”。
主持人:请邱永乐介绍下巴西的习俗礼仪。
邱永乐:巴西人多数信奉天主教。
巴西人在社交场合通常都以拥抱或者亲吻作为见面礼节。只有在十分正式的活动中,他们才相互握手为礼。
与巴西人打交道,不宜向其赠送手帕;英美人所采用的表示“OK”的手势,在巴西人看来是不雅的。此外,巴西人认为8月13日是不太吉祥的一天,应避免在这天和他们邀约。
主持人:请邱永乐介绍下秘鲁的习俗礼仪。
邱永乐:秘鲁人绝大多数人信奉天主教。
秘鲁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和告别时,都惯以握手为礼。男性朋友之间相见,一般惯行拥抱礼,并互相拍肩拍背。秘鲁妇女之间相见习惯行贴面礼(亲吻对方的面颊),嘴里都不停地发出表示友好的啧啧声或说问候的话。秘鲁人特别忌讳“死亡”这个字眼。
主持人:请邱永乐介绍下澳大利亚的习俗礼仪。
邱永乐:澳大利亚人绝大部分信奉基督教,其余信奉犹太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等。
澳大利亚是一个由移民所组成的多元国家,其居民以英国和爱尔兰人的后裔占绝大多数。因此,澳大利亚在习俗礼仪方面与西欧、北美有些接近。
澳大利亚人见面时喜欢热烈握手,称呼名字。澳大利亚人时间观念强,赴约准时并珍惜时间。澳大利亚的基督教徒有“周日做礼拜”的习惯,应避免在这天和他们邀约。
主持人:新西兰有什么习俗礼仪吗?
邱永乐:新西兰人大多数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
新西兰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惯用握手行礼;和妇女相见时,要等对方伸出手再施握手礼。他们也行鞠躬礼的,不过鞠躬方式独具一格,要抬头挺胸地鞠躬。新西兰的毛利人会见客人的最高礼节是“碰鼻礼”,碰鼻子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礼就越重。新西兰的毛利人对有人给他们照相是极为反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