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市外办国际化促进处解答国际礼仪知识的有关事宜(一)市外办国际化促进处解答国际礼仪知识的有关事宜(一)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23日
视力保护色: 字体: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市外办国际化促进处黄志军处长解答国际礼仪知识的有关事宜并与各位网友进行互动交流。国际礼仪,是在对外交往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用以向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其基本内容,就是国际交往惯例。首先,请黄处长向大家介绍下学习国际礼仪的意义。

  黄志军:在人际交往中,礼仪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它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跟应变能力,而且还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通过一个人对礼仪运用的程度,可以察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由此可见,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修养,有助于“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真正提高个人的文明程度。

  个人形象,是一个人的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言谈、教养的集合,而礼仪在上述诸方面都有自己详尽的规范。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无疑将有益于人们更好地、更规范地设计个人形象、维护个人形象,更好、更充分地展示个人的良好教养与优雅的风度,这种礼仪美化自身的功能,任何人都难以否定。当个人重视了美化自身,大家个个以礼待人时,人际关系将更和睦,生活将变得更加温馨,这时,美化自身便会发展为美化生活。这也是礼仪的运用所发挥的作用。

  运用礼仪,除了可以使个人在交际活动中充满自信、胸有成竹、处变不惊之外,其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它能够帮助人们规范彼此之间的交际活动,更好地向交往对象表达自己的尊重、敬佩、友好和善意,增进大家彼此之间的交际活动,更好地向交往对象表达自己的尊重、敬佩、友好和善意,增进大家彼此之间的信任与了解。假如人皆如此,时时,处处,事事如此,并且长此以往,必将促进社会交往的进一步发展,帮助人们更好地取得交际成功,进而造就和谐、完美的人际关系,取得事业的成功。

  反映个人素质与教养的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遵守与应用礼仪,将有助于净化社会的空气,提升个人乃至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方面的品位。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求全体社会成员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这些内容,与礼仪完全吻合。因此完全可以说,提倡礼仪的学习、运用,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殊途同归、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主持人:在国际交往中,有什么着装原则吗?

  黄志军:在涉外交往中,人们的着装大致可分为礼服与便服两种。出席正式、隆重、严肃的会议或特别意义的典礼,男士应着礼服或深色西装、女士应着旗袍或裙装;

  在非正式场合时,可着各式便服,如休闲外衣、夹克、衬衣、T恤衫、连衣裙、针织装等,穿西装可不系领带,如内着衬衫,第一粒纽扣要解开。

  主持人:男士穿西装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黄志军:穿西装时,衣着的颜色大致以不超过三种颜色为首要原则。 要配好衬衫。避免着休闲衬衫,衬衫的领子要挺括并系上扣子,衬衫的下摆要塞在裤子里。内衣要单薄。衬衫里面一般不要穿毛衣。天冷时,衬衫外面可穿一件V领羊毛衫。西装袖子的长度以达到半腕为宜,西装里面衬衫的袖长应比西装袖子长出1~2公分。西装的袖口和裤边都不能卷起。

  西装的衣袋和裤袋里不宜放太多的东西,显得鼓鼓囊囊,也不宜把双手随意插入衣袋或裤袋里。

  穿西装一定要穿皮鞋,一般穿黑色或棕色皮鞋。出席正式场合,最好穿系带皮鞋。皮鞋要上油擦亮,不能蒙满灰尘。应穿与裤子、鞋子同类颜色或较深颜色的袜子。

  主持人:穿西装时可以不系领带吗?该怎么系领带?

  黄志军:凡是正规场合,穿西装都应系领带。系领带时,衬衫的第一个纽扣要扣好。领带的长度以站立时其下端触及腰带为宜。领带夹一般在第四、五个纽扣之间。穿着羊毛衫时,领带应放在羊毛衫内。

  主持人:西装扣子该怎么扣?

  黄志军:西装扣的扣法很有讲究。在正规场合(如会见、会晤等)站立时,尤其是需要面对他人时,如穿着双排扣西装,扣子要全部扣上;穿单排两粒扣西装,只扣第一粒;穿单排三粒扣西装,只能扣中间一粒;如果穿三件套西装,则应扣好马甲上所有的扣子,西装上衣的扣子不扣。一般情况下,坐着的时候,可将西装上衣的扣子解开;站起来之后,尤其是需要面对他人之时,则应当将西装上衣的扣子系上。

  主持人:女士正式场合着装时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黄志军:涉外活动中,女士服装的选择面较广,西服套装或裙装、中式上衣配裙子或长裤、连衣裙、旗袍或民族服装均可,最佳服装是裙装。正式场合一般穿着西服裙装,裙子长度以过膝为宜。如着裤装,要注意西裤长度要适合,最好是长及鞋面,面料要有一定的垂感,款式以直筒或者小喇叭形为宜。对于女士在正式场合着装的评价,人们往往关注于一个细节,即袜口是否暴露在外。不仅在站立时袜口外露不合适,就是在行走或就座时袜口外露也不合适。穿裙装的女士,最好穿连裙袜或长筒袜。

  主持人:我觉得化妆很麻烦,正式场合可以不化妆吗?

  黄志军:在正式场合不化妆,就可能会被交往对象理解为不重视对方。化妆应遵循以下原则: 正式场合以淡妆为宜,妆容简约、清丽、素雅,具有鲜明的立体感; 不宜过量使用香水;不宜当众化妆或补妆。

  主持人:在涉外交往场合中,该怎样做好自我介绍?

  黄志军:做自我介绍时要注意观察时机是否合适;

  介绍时要简明扼要,说明自己的姓名、职务等几项主要信息,让对方有回应的时间和余地;一般而言,应由职位低的向职位高的、资历浅的向资历深的、年少的向年长的、男士向女士主动介绍;态度要端正,目光应直视对方。

  主持人:那相互介绍时呢,有什么注意事项?

  黄志军:介绍人要对被介绍人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比较准确和清楚的了解;一般而言,应将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将资历浅的介绍给资历深的,将年少的介绍给年长的,将男士介绍给女士;被介绍人要注意放松紧张心情,专心聆听介绍内容,目光注视介绍人,面带微笑。

  主持人:握手时该怎么做比较正确?

  黄志军:行握手礼时,一般由高职人士、年长之人、女士和主人先伸手。握手时,要起立、目光注视对方、面带表情、用力适当、上下轻摇,表示热烈时可双手相握。

  主持人:我见到许多外国人见面时行拥抱礼,该怎么做?

  黄志军:一般在再次见面、老友重逢或送别时,为了表示喜悦之情、感激之礼或不舍之意而行拥抱礼。正确的方法是:双臂伸开,右臂在上、左臂在下,与对方搂抱。热烈的拥抱还伴有轻拍对方后肩的动作,女士之间拥抱也可以贴面代替,一般持续3~5秒钟。行拥抱礼时,要大方、热情;忌讳躲避或尖叫;男女之间不宜拥抱过紧、过久。

  主持人:黄处长可以讲一下如何递名片吗?

  黄志军:递送名片时应正面面对递送的对象,必要时站立欠身,并且尽可能双手递送。名片上的文字应朝向对方,如果对方是外国人,还应将外文字面向上。收到名片应详细阅读,必要时轻声读出或赞颂一下其中部分内容,然后放入名片夹,或者摆放在会见会谈的桌面,以便使用。不应将名片随意扔在桌面或放入后裤兜。

  主持人:作为男士,该怎么样做到女士优先呢?

  黄志军:在社交场合对女性的尊重,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具体体现在:步行时,男士应走在靠车辆行驶的一侧;上下电梯,应让女士走在前面;进门时,男士应将门打开,请女士先进;入座时,应请女士先坐下;同女士打招呼,男士应该起立;社交聚会,如男女主人在一起,应先同女主人打招呼;点餐时,请女士先点菜等等;在下车、下楼时,男士则应当走在前面,以便照顾女子;进餐厅、剧院时,男子可以走在前面,以便先找妥座位等。

  主持人:跟外国人交谈的时候,该注意什么?

  黄志军:与外国人进行交谈时,选择何种语言,是大有讲究的。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通行于世界的英语,或是直接采用交往对象所在国的通用语言。而在正式的官方活动中,为了体现一个主权国家的尊严,则只能使用自己国家的官方语言,通过译员翻译。

  与外国人交谈时,神态要亲切友善、舒展自如。在自己讲话时,要注意不卑不亢、恭敬有礼。在对方讲话时,则要专心致志、洗耳恭听。不要表现得心不在焉、敷衍了事,或是态度夸张、咄咄逼人。特别要注意自己的眼神与手势,不要举目四顾,双眼不敢与交谈对象对视;也不要张牙舞爪、指手划脚,或对对方指指点点,拍拍打打。在公共场所与外国人交谈时,必须有意识地压低自己说话时的音量,只要交谈对象可以听清楚即可。与外国人交谈时,要注意平等待人、谦恭礼貌。在交谈中,应当尽量多使用一些谦词、敬语和礼貌用语。既不要在交谈时表现得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也不要在语气上显得奴颜婢膝、曲意迎奉。

  主持人:跟外国人聊天,可以聊些啥?

  黄志军:外国人交谈时适合选择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 对交谈对象的祖国表示敬意的内容。与外国人交谈时可选择与其国家的文明历史、传统文化、特殊习俗、突出成就等相关的内容,令其感到自豪和愉快。

  ② 格调高雅、欢快轻松的内容。在与外国人交谈时,往往不宜选择过于深奥、枯燥、沉闷的内容,以防曲高和寡、令人不悦。

  ③ 交谈对象确有所长的内容。在交谈中直接向交谈对象进行讨教,不仅可以找到对方感兴趣的内容,而且还可以借机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敬意。只要讨教的具体内容确为对方之所长,通常都会令其备感重视。

  ④ 应主动回避涉及对方所在国内部事务、对方自身弱点与短处、对方个人隐私、他人短长、庸俗下流、凶杀、惨案、灾祸、疾病等令人不快不安的内容。

  主持人:我儿子老坐没坐相,我想了解下关于坐姿的知识。

  黄志军:坐姿总的要求是舒适自然、大方端庄。在涉外交往中,入座和落座都有一定的要求。入座时,动作要轻盈和缓、自然从容。落座要轻,起座要端庄稳重。正确的坐姿是上身自然挺直,两臂弯曲放在桌上,或平放在坐椅两侧的扶手上,也可以放在双膝上,或两手半握放在膝上,手心都要向下。谈话时,可以侧坐。侧坐时上体与腿同时转向一侧。要把双膝靠拢,脚跟靠紧。不要有摆弄手指、拉衣角、整理头发等懒散的动作。两腿不能过于前伸,也不能过于后展,更不能腿脚摇晃。坐姿要依据不同场合,与环境相适应。一般沙发椅较宽大,不要坐得太靠里面;两腿交叠而坐时,悬空的脚尖不能向上,更不能上下抖动或摆动,也不宜将腿跷得过高。女士尤其应注意,不能露出衬裙,有损美观与风度。在公共场所不要趴在桌子上,躺在沙发上或半坐在桌子、椅背上。

  主持人:吃中餐有什么要注意的礼仪吗?

  黄志军:餐宴请除遵守一般的就餐礼仪外,应特别注意的是:用筷子时,一旦夹上食物,应立即放入口中,不要停留时间过长。夹菜时,筷子不可在盘子里乱搅,也不要把筷子伸到离自己太远的菜盘里,应养成用公筷习惯。使用汤勺时,筷子需整齐放在桌上。端碗时,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无名指扣住碗底,手心空着,不要伏在桌上就着碗吃饭。餐毕,筷子应整齐地放在靠近碗右边的桌上,并等众人都放下筷子后,主人示意散席方可离座。不要反复向外宾劝菜,可向外宾介绍中国菜的特点与典故,以引起其兴趣。不能把自己认为最好的菜夹到外宾碗里,以免引起反感。不要以野味或山禽走兽来招待外宾。

  主持人:西餐的正式宴会里,会有多少道菜?

  黄志军:正式的西餐宴会,一般有九至十道菜点,分别为:

  第一道 面包、黄油。面包撕成小块,抹黄油,吃一块抹一块;第二道 冷小吃,用中刀叉;第三道 汤。此时可饮开胃酒;第四道 鱼。此时饮白葡萄酒;第五道 副菜(小盘),用中刀叉;第六道 主菜(大菜):熏烤肉类,如牛排、羊排等,用大刀叉。此时饮红葡萄酒;第七道 甜点,用点心勺和中叉。此时可饮香槟酒;第八道 水果,用水果叉;第九道 咖啡。如加牛奶,用咖啡勺搅拌后饮用;第十道 餐后酒。

  主持人:能介绍下吃西餐的餐具吗?

  黄志军:西餐采用的餐具主要是刀、叉、匙、盘、杯、碟等。餐具一般在就餐前都已摆好。放在每人面前的是食盘或汤盘,盘较大,左边放叉,右边放刀。刀叉的数目与菜的道数相当。吃鱼、肉、菜的刀叉都有区别。使用刀叉的顺序是按上菜的顺序,由外至里取用。盘子上方放匙,小匙用于吃冷饮,大匙用于喝汤。匙的上方为酒杯,从左到右排成一排,顺序由小到大,分别用于饮各类酒。面包碟放在匙的左方,匙的右方是黄油碟,碟内有专用小刀。

  主持人:吃西餐该注意些什么?

  黄志军:进餐时,不应手持刀叉比划着与人说话。喝汤时,应用右手持汤匙,侧起,顺汤碗靠自己的一侧盛汤。叉子若不与刀并用,可用右手持叉取食。右手持刀时,则用左手持叉。进餐期间,刀叉尽量不要发出声音。如临时离座,刀叉在盘内摆成“八”字形,表示尚未用完;用毕,并排横放盘内,柄朝右。

  主持人:经常听到冷餐会的说法,可以介绍下什么是冷餐会吗?

  黄志军:冷餐会一般不排座位,菜肴以冷食为主,也可用热菜,连同餐具摆放在餐桌上,供客人自取。客人可自由活动,多次取食。

  主持人:冷餐会上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黄志军:在冷餐会上应注意按顺序取食,不要抢先;取食后可找适当位置坐下慢慢进食,也可站立与人边交谈边进食;所取食物最好吃完;每次取食不必太多,可多次取食。

  主持人:什么是鸡尾酒会呢?

  黄志军:鸡尾酒会招待品以酒水为主、略备小吃,不设座椅,仅置小桌或茶几,客人可随意走动,以广泛接触交流。酒会举行时间比较灵活,中午、下午或晚上均可,请柬上往往注明整个活动的起止时间,客人可在其间任何时间到达或退席,但是中途离开的客人,应向主人道别。出席酒会不能太迟到达或到达不久就即离去。

  主持人:在正式宴会上,喝汤有什么注意事项?

  黄志军:喝汤时应一口吞咽,并尽量不要发出响声。

  西餐中的喝汤习惯,应是用汤匙由内往外舀。汤匙就口的程度以不离盘身正面为限,切不可使汤滴在餐盘外面。切不可对着热汤吹气。汤很烫时,可将汤倒入碗里用汤匙慢慢地舀,等汤降温后,再一口一口地喝。不要将汤碗直接就口。应用左手扶碗,将汤碗稍为侧转,再用右手持汤匙舀汤。如果盛汤用的是汤杯,可以手持杯耳喝。

  主持人:想了解几种常见的葡萄酒所对应的酒杯以及酒杯的拿法。

  黄志军:喝红酒要用郁金香型高脚杯,因为其杯身容量大,可以让葡萄酒在杯中自由呼吸。杯口略收窄的造型令酒液晃动时不会被溅出来,而且香味可以集中在杯口。持杯时,应用拇指、食指以及中指捏住杯茎。手不能碰到杯身,否则手部特别是掌心的热量会影响葡萄酒的口味。

  由于白葡萄酒饮用时要求温度较低,而酒液一旦从冷藏的瓶中倒入酒杯,其温度便会开始上升,故使用小号郁金香型高脚杯,以使倒入杯中的白葡萄酒比红葡萄酒少一点。持杯时,为避免手的温度使白葡萄酒温热起来,应该用拇指、无名指和小指牢牢握住杯脚下方,中指扶着杯脚,食指轻搭在杯脚与酒杯连接处。

  香槟酒、气泡葡萄酒用长身酒杯,喝这种酒时的另一乐趣,是可以欣赏气泡在杯中升腾的美态,故使用长身酒杯。其纤长的杯身,可以延长气泡上升的过程。出于上述理由,酒杯内的液体至少要斟到1/2到2/3的位置。香槟酒酒杯的持杯方法与白葡萄酒酒杯拿法一致。

  喝白兰地宜用梨形矮脚杯。这种酒杯杯身更低,杯口更小,便于持杯时用手心托住杯身,借助掌心的温度加速酒的挥发,从而令酒的香气集中于杯口。

  主持人:听说吃不同西餐时需要配不同的酒,请黄处长介绍一下吧?

  黄志军:“白酒配白肉,红酒配红肉”,是餐酒搭配的基本准则。白葡萄酒,口味清淡,配上白肉(如海鲜、河鲜等),口感细腻;而红葡萄酒,口感浓郁、果香丰富,配上红肉(如猪、牛、羊、鸡、鸭、鹅等),不仅解油腻,而且还能增添红肉的美味。

  主持人:怎么样敬酒才显得有礼貌?

  黄志军:在敬酒与人碰杯时,自己的杯身比对方略低表示你对对方的尊重。向离得较远的客人敬酒,可用举杯、点头和微笑的方式进行。喝酒时不能吸着喝,也不能猛烈摇晃杯子,而要倾斜酒杯一口口啜饮,避免一饮而尽。在涉外交往中不宜劝酒,切忌饮酒过量。

  主持人:喝咖啡时有什么要注意的?

  黄志军:给咖啡加糖时,如果是砂糖,可用咖啡勺舀取,直接加入杯内;如是方糖,则应先用糖夹子把方糖夹到咖啡碟的近身一侧,再用咖啡勺把方糖加到杯子里。如果直接用糖夹子或手把方糖放入杯内,有时可能会使咖啡溅出,从而弄脏衣服或台布。

  在用咖啡勺把咖啡搅匀以后,应把咖啡勺放在碟子上,不能让汤匙留在杯子里就端起杯子喝,也切不可使用咖啡勺来喝咖啡,咖啡勺只是用来加糖和起搅和作用。

  一般来说,喝咖啡时仅仅只需端起杯子。将碟子一起端起来或用手托住杯底喝咖啡的做法都是失礼的。但参加鸡尾酒会,或在宾馆、饭店的大厅里,如果没有餐桌可以依托,则可以用左手端碟子,右手持咖啡杯耳慢慢品尝,如果坐在沙发上,也可照此办理。

  主持人:涉外宴会上,外宾的菜单选定该注意什么?

  黄志军:在涉外宴会上,菜单选定不全以主人的爱好为准,还要着重考虑外宾的喜好与禁忌。例如伊斯兰教徒用清真席,不用酒,甚至不用任何带酒精的饮料;印度教徒不能用牛肉;佛教僧侣和一些教徒吃素;还有因身体原因不能吃某种食品的,比方说对海鲜过敏等。如果宴会上有个别人有特殊需要,也可以单独为其上菜。大型宴请,则应照顾到各个方面。菜肴道数和份量都要适宜,不要简单地认为海味是名贵菜而泛用,其实不少外国人并不喜欢,特别是海参。在地方上,宜用有地方特色的食品招待,用本地产的名酒。宴会上还需印制菜单,菜单一桌两、三份,至少一份,讲究的也可每人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