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深企国际化实战营·海能达站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06日
视力保护色: 字体: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的这句“军中壮语”运用在全球化时代的企业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个新的内涵: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份“国际化”的情怀,让自主品牌飘扬全球,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8月29日,由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倾力打造的品牌项目——“深企国际化实战营”走进专网通信领军企业海能达,读特记者作为营员与深圳企业家们一同体验海能达如何在中国专网通信技术领域从“自主创新”到“自主智造”再到“自主创造”的历程。

  创始人陈清州携两位公司高管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牛华勇将实战案例与商学院教学充分结合,通过融实战课程与现场产品体验为一体的互动式教学为深圳“新生代”企业家们精彩讲述了海能达多元化国际化战略和跨境合作实践。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针对国际形势和企业“走出去”提出建议。

  来自深圳金融、通信、贸易、文化、新能源、智慧家居等不同领域的近50位学员们与讲师们共同探讨了全球化为企业所带来的无限机遇,以及海能达所代表的“中国智造”对初创企业的启示,学员们一致认为,不同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海能达看到了世界未来发展趋势,以前瞻性视野率先展开专网通信领域的自主研发以及全球行业标准的制定,其全球化步伐走得相当自信。

  深企掌门人“最核心说”

  条条道路通罗马,不同企业的国际化之路也不尽相同,海能达在走向海外的深企军团中算是一个老兵,目前已在全球拥有9个研发中心,近60个分支机构并成功收购了多家欧美企业,其作为“企业国际化”的案例自然不乏“兴奋点”。

  “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全球视野、因地制宜)”这句话用于海能达谋略海外的思路格外贴切。

  作为海能达的创始人,陈清州对于“国际化”战略的考量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化繁为简、专注创新。从2002年第一次前往美国参加国际展会,陈清州深感要赢得国际市场,必须拥有了解当地市场的国际化人才,从设计到营销再到技术的考量都必须是因地制宜,从某种程度上说,国际化战略是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陈清州的初心从未改变,专注技术创新,舍得研发投入,“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围绕专网通信产品,就是希望在一个专业领域专注客户线和产品线,通过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保证技术永远领先和质量最优,” 陈清州如是说。

  “深谈国际化”案例教学,海外并购赢得技术与客户

  张钜,海能达高级副总裁、首席财务官,一直致力于推动海能达的海外并购业务,为海能达成功完成了对德国HMF、德国FED、英国赛普乐及加拿大诺赛特公司的并购。全程主导上市进程,拥有丰富的融资经验。通过他的讲述,不难发现,海能达的海外收购是服务于公司发展战略布局,而不是为兼并而兼并。 通过跨国并购,海能达获取世界先进技术,形成超越竞争对手的技术优势,同时赢取更多欧美优质客户,减少直接竞争对手,提高海外项目中标率。

  总结多次跨国并购的实践经验,张钜分享心得:必须选取拥有目前市场空白和全球领先技术的企业,同时在并购过程中根据自身实际来聘请专业的中介机构,尤其是富有海外并购经验的法律和会计师事务所,但也不能完全依赖中介机构,对于技术、市场、战略仍需要公司决策层自己把控。

  海外品牌传播专注创新

  海能达副总裁,负责全球品牌、市场和公共关系的郭韬,曾经在IBM从事品牌和文化工作近15年,富有全球品牌文化战略制定与危机公关管理经验。海能达是谁?她从这个问题开始了她对如何打造表里如一的全球品牌的讲述。明确了海能达的恒久信念,为谁服务,什么是海能达的与众不同以及怎样能让海能达与众不同才能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

  当世界经济从传统的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全球化不再是同质化的技术复制,而是创新的全球化,包括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创业活动的全球化。专注创新发展是海能达一直以来对外传播的品牌形象,郭韬认为,“创新包括技术,商业、文化和生态的融合,一个全球化品牌必须是在不同文化中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多元创新,才能拥抱产业的未来,构建一个企业与客户共赢的可持续的创新生态。”

  精彩回顾

W020170906403380987535.jpg

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孙怀忠先生在开营仪式上致辞

W020170906403381167237.jpg

前驻德大使梅兆荣阁下在实战营大视野·沙龙部分分享对中欧关系的独到见解

W020170906403381260055.jpg

实战营全程主持与学术引导北外国际商学院院长牛华勇博士接受媒体专访

W020170906403381439494.jpg

基金会常务秘书长曹聪先生向海能达高级副总裁张钜先生授牌

(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黎嘉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