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世界名校校长共议“城市与大学协同创新”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08日
视力保护色: 字体:

W020180208325790682794.jpg

跨界合作激发城市创新动能

  2018年02月08日,作为全球最具权威的高校榜单之一,每年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及“亚洲大学排名”发布都可谓是自带流量的新闻热点。6日,《泰晤士高等教育》2018亚洲大学排名榜单在深圳揭晓,同期举行的一场题为“城市与研究型大学——共建亚洲,繁荣世界”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峰会吸引了众多世界名校校长聚首深圳。在与部分与会者的对话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他们普遍将深圳定义为与此次峰会最切题的案例,深圳的高速增长是由科技和创新驱动的,未来如何以大学与商业机构联合研发推动城市的绿色智慧增长是世界名校掌门人需要共同探索的解决方案。

  培养代表“城市精神”的企业家和发明家

  曾经因深圳特区报“世界百所知名大学校长访谈”与记者结缘的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全球事务高级副校长格哈德·施密特几乎每年都会造访深圳,“我在苏黎世和新加坡的很多博士生都非常向往毕业后到深圳来工作,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 在施密特看来,深圳正向一座全球化城市迈进,像南科大这样理工类大学的神圣使命就是要成为助力城市各领域创新的推动者,通过不懈的创新来完成以产业发展为基础的科技研发。

  在谈及城市与大学的关系时,南佛罗里达大学校长朱迪·甘莎福特提出了这样一个新颖的见解,“地点、地点还是地点,”她认为,大学与城市和谐共生非常重要,大学的使命是让其所在城市的人们生活更加美好,培养代表“城市精神”的下一代企业家和发明家。深圳是一座成长中的活力之城,深圳的大学尤其是公立大学,必须对城市发展的研究、市民职业培训还有促进重大发明发现有所作为。

  以“有用的创新”建绿色智慧城市

  “ 对于一座大城市来说,一定要以年轻一代为导向,营造最好的教育环境,”昆士兰大学校长彼得·霍伊认为,大学生可创造商业机遇吸引更多新兴企业在城市落户,同时吸引更多“聪明人”来到这座城市,正如一座自带动力的飞轮一样。深圳市政府通过投资教育和创新步入了一个不断激发自我动能的轨道,一座研究型大学对于城市可持续经济发展,尤其是绿色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慧资源。

  同样关注到智慧城市的还有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他分析称,智慧城市的内涵是多元化的,不仅包括环境、交通、科技还包括人和政府,香港作为一座世界公认的国际化大都市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如何在全球化进程中赢得更多关注取决于其创新经济的增长,一座研究型大学必须有所担当,建设创新框架或是创新生态,这必须是一种“有用的创新”。

  鼓励师生在科学世界里自由探索

  新加坡一直注重创新和创业精神,大力投资支持教育和研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早在2006年就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而深圳正是其寻求国际合作与协同创新的重要目的地城市。

  近年来,随着数据革命的到来对大学的研究又提出了新挑战,必须将传统的一些科学研究与新经济时代结合。“我们经常在自问what if?也就是科学进步对金融、医学和环境等等产生怎样的影响?技术的演进总是超乎人们的想象,”帝国理工学院校长爱丽丝·加斯特认为,只有打通不同学科的界限,走在跨学科研究的最前沿才能在世界科技研究领域占领制高点。为了保持科技先进性,帝国理工学院与很多跨国企业都有广泛的产学研合作。目前全球环境日益恶化,我们必须着眼于如何实现全球范围内城市人居的生态平衡,所有科研机构以及大学师生应该联手参与这样的研究项目,确保学校课程不仅是最前沿的,鼓励师生在科学世界里自由探索,以世界的眼光来谋求发展。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资料收集:秘书处 张超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