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市外办“国际化进行时”专栏——以产业优势构建对外交流合作中的城市新形象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4日
视力保护色: 字体:

  2017年11月24日,市外事办和深圳特区报联合主办“国际化进行时”专栏。本期介绍了以产业优势构建对外交流合作中的城市新形象。

W020171124415028569465.jpg

设计,连接深圳与世界

W020171124415028645605.jpg

2016年8月,“创客之城”深圳迎来了世界最前沿的创意盛宴——全球微观装配实验室第十二届国际年会FAB12。

  当地时间11月20日,世界时尚之都马德里汇聚了众多设计界人士和马德里各高校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共赴一场可能为他们职业生涯提供难得机遇的推介会——“深圳环球设计大奖”马德里推介会,“深圳设计”再次成为城市走向世界的一个新形象。设计,犹如跨越国界的世界语言在深圳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甚至是神奇的作用,“深圳设计”不仅见证了创新发展为这座城市带来的新变化,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全球顶级设计机构及大师前来深圳对接“中国机遇”。

  全球大咖纷至沓来:深圳设计的“磁石效应”

  “伴随开源硬件兴起及互联网的普及,今后的工业设计一定不只是某个硬件本身外观的设计,而是集传播概念设计、平面设计、感官设计、甚至是展示设计为一体的跨界设计。深圳被很多人叫做‘智能硬件业硅谷’,最重要的是这里有大量本土青年创客代表了最前沿的思维和想法,这些因素的叠加是引领未来技术革新的一块磁石,也是iF最大的兴趣点,”执掌设计界“奥斯卡”20多年的iF设计大奖主委会主席拉夫·魏格曼如是说。

  深圳的“磁石效应”吸引着不同设计领域的大咖,“未来全球制造业将以智能制造业为主攻方向。无论是转型升级还是智能制造,精益设计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被誉为“精益设计之父”的美国蒙罗联合公司首席执行官山迪·蒙罗今年4月到访深圳考察建立其精益设计对标中心和亚太区总部时就曾这样描述:深圳是一座富有设计感的城市,其本身就是一件设计作品。“精益设计”的核心便是通过新技术、新材料等让产品设计实现更多“智能制造”,而深圳一批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和中小型创新企业将为“精益设计”找到更多“灵感”,并助力更多初创企业的原创产品尽快趋向成熟、赢得市场。

  iF设计大奖,全球设计大赛最重要的奖项之一,与德国RedDot(红点设计大奖)、美国IDEA(工业设计杰出大奖)齐名,并称“世界三大设计奖”。就在去年,iF设计大奖选择在深圳设立其分公司并将其全球唯一海外展落户中芬设计园,200余件世界各地杰出的iF设计大奖精品精彩呈现,同时入住中芬设计园的iF设计(iF DESIGN SHENZHEN)借助德国iF设计大奖的品牌凝聚力不定期进行对公众开放的设计体验活动。

  深圳设计师张建民和英国工业设计大师迈克尔· 扬的首度合作便摘得2017年iF设计大奖便是对 “设计连接深圳与世界”最好的诠释,据悉,目前深圳获得iF大奖项目已连续6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占中国企业获奖项目的36%。

  全球创客秀场:首创工业设计与创客融合理念

  前美国《连线》杂志主编、“长尾理论”提出者克里斯·安德森说,正在兴起的创客运动在全球掀起了新一轮工业革命。而在这场革命中,深圳代表中国站在了世界最前沿。向全球创客敞开怀抱,“创客”已融入到城市发展理念, 深圳因“创客之城”的城市新标签备受世界关注。

  助力深圳创客走到世界舞台的镁光灯下,成为深圳对外交流与合作征途上不懈追寻的目标。

  2015年3月10日,一则写着“MAKE WITH SHENZHEN(与深圳共同创造)”的“创客之城”巨幅广告闪耀纽约时代广场,告诉世界“深圳国际创客周”首秀即将登场。

  其实,早在2010年开始,深圳市工业设计协会就开始关注、支持和培育创客的发展,首创“工业设计”与“创客产业”相结合的理念,不遗余力地推动深圳创客的规模化及国际化发展。 2014年协会联合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比特与原子研究中心、美国未来研究所共同推动创客教育,建立不同主题的国际化创客社区,用工业设计链接创客,并成立了深圳开放创新实验室,集聚全球创业加速器、研发解决方案、海外众筹渠道、成果孵化等创客资源,连接全球大规模生产生态系统和服务于中小型硬件创业者。

  深圳创客正在融入全球,由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与深圳市工业设计协会共同发起了“创客西游”——国内创客创业圈首个国际交流公益项目。从2016年走进全球创客顶礼膜拜的圣地硅谷再到2017年前往英国的伦敦、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等地,聚焦深圳和全球创客生态系统,通过分享共赢的方式连接双方开放创新生态系。

  2016年8月,“创客之城”深圳迎来了世界最前沿的创意盛宴——全球微观装配实验室第十二届国际年会FAB12。在这之前,FAB年会从未在中国举办过。

  将FAB年会成功引入深圳,意味着国际创客界对深圳乃至中国创客发展实力的认可。通过举办FAB12,一方面能够借助完整产业链推动深圳对全球创客的影响力,并为中国制造2025探路;另一方面,深圳也将利用自身的创客发展优势携手国际创客精英完成FabLab2.0的研发,为数字化革命贡献深圳产业链及创新生态,加速将深圳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客之城”。

深圳以专业协会优势拓展新友城产业对接文化交融赋予友城交往源源动力

W020171124415028698640.jpg

深圳钟表行业协会组团参加每年的巴塞尔钟表展积极推动国际交流合作。

  打开深圳的国际友城地图,有这样两座欧洲名城:一座以创意设计享誉全球,另一座以精密制造著称世界,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和瑞士首都伯尔尼相继在2013年和2015年与深圳 “结缘”,而深圳市工业设计协会与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则是两段“友城情缘”的牵线人与见证者。近年来,深圳各行业协会以其强大的专业优势和推动城市国际化的一份特有的情怀有针对性地拓展新友城,以创新为引领,通过产业对接、文化交融赋予了友城交往旺盛的生命力。

  因“设计”结缘友城

  “无设计,不生活”,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城区,几乎每 4个人中就有 1个从事与设计有关的职业,创意设计已经成为这座城市享誉世界的“标签”。 深圳与芬兰的结缘是在2011年第四届国际工业设计节,那时正值芬兰成为“世界设计之都”,时任芬兰投资促进局局长玛嘉丽娜来深圳推介芬兰的设计,并带来芬兰世博会“冰壶”总设计师等代表团来深圳演讲和对接,2012年,深圳在芬兰举办深圳设计创新经贸交流会,再次加深了两地业界的相互交流与了解,2013年6月,深圳市领导率队再度访问赫尔辛基并签署友好城市协议。

  深圳与赫尔辛基因设计结缘之后,一系列以“设计”为关键词的经贸推介活动陆续在两座城市展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果则是由两地政府倡议在深圳设立的设计产业园项目——中芬设计园,如今已成为两个“设计之都”的交流平台和合作载体。

  “20多年的发展,深圳工业设计已进入到快速跃升发展时期。”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秘书长封昌红表示,越来越多的国际同行开始关注深圳。深圳工业设计不仅要走到国际上去,还要把国际同行请进来同台交流合作。未来,深圳工业设计走向国际不仅是在于其本身,更在于要带动更多的产业“走出去”,期待以工业设计为纽带,让深圳和赫尔辛基两座“设计之都”携手创造智慧成果。

  据了解,目前中芬设计园是全国首个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科技部认定的众创空间,入驻机构41家,知名国际设计大师及机构占一半以上,引进美国工业设计巨星凯瑞姆·瑞席、意大利天才设计师斯蒂凡诺¥·乔凡诺尼设立设计工作室,以及具有设计界“奥斯卡”之誉的iF国际设计大奖落户,打开了一扇深圳与世界交流的设计之门。

  从“精密制造”迈向多元合作

  劳力士、 浪琴、 斯沃琪、雷达……这些名扬全球的品牌均出自于世界表都伯尔尼,如今,手表制造技术经过延伸被引用到医疗技术、IT及信息交流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精纳米技术及其他高精技术等产业。伯尔尼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找寻能让精密制造常青并焕发新生的合作伙伴。

  瑞士首都伯尔尼正是因为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而结缘深圳的,“瑞士以钟表而闻名全球, 而钟表行业也是深圳的传统优势产业,这是两地最初的共同语言,但之后的共同语言就越来越多,拓展到科技创新、经贸投资和文化教育等多元领域。” 作为巴塞尔钟表展中国展团团长、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会长朱舜华是两地结好的见证者与推动者,谈起缔结友城的过程,他不禁感叹道,深圳成为伯尔尼在全世界的第一座友城富有深远的意义,经过近三年十多次往返于深圳与伯尔尼,通过不同场合的城市推介和产业对接,让“深圳形象”在伯尔尼深入人心,也让伯尔尼看到了“深圳机遇”。2015年2月,深圳与伯尔尼州正式签署友好城市协议,除了推动在钟表领域的合作外,双方在精密制造、金融、医疗器械、生物健康、智能穿戴、绿色环保等领域开展广泛交流和实质性合作。

  两年多来,友城协议上的内容从蓝图走进了现实。前海管理局与瑞士伯尔尼州经济促进局围绕金融业、高新科技产业展开具体合作项目,为两地企业提供投资环境、政策法规方面的咨询和指导服务,协助对接市场、项目与资金,并就如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探讨双方在该领域的分工与合作。 今年2月,伯尔尼应用技术大学与深圳技术大学(筹)开启了双方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信息共享、教师互访、教学合作项目的具体谈判。

  就在今年7月,深圳市投资推广署与伯尔尼经济促进局在伯尔尼联合主办“投资深圳 共赢未来”中国(深圳)—瑞士(伯尔尼)投资合作交流会,瑞士创新园、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深圳市时间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瑞士和中国共同建立创新孵化加速器,积极推动瑞士创新与中国的合作双赢。

iF设计大奖掌门人拉夫·魏格曼畅谈他眼中的“深圳设计”:“设计思维”融入全球产品 创新生态链

W020171124415028735199.jpg

被誉为“设计界奥斯卡”的iF设计大奖组委会主席拉夫·魏格曼。

  说起本月7日落下帷幕的“深圳国际工业设计大展”,有一位亲历其发展历程的国际工业设计界大咖深有感触,执掌德国iF设计大奖组委会主席近20年的拉夫·魏格曼在大展结束之际接受了深圳特区报的专访,在他看来,五年来,设计正在连接了深圳与世界,众多深圳“设计先锋”吸引到国际大牌设计师抛来的橄榄枝,而作为“智能硬件业硅谷”的深圳也为“设计思维”融入全球产品创新链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深圳设计”的城市形象正在频频出现在国际舞台镁光灯下。

  设计思维决定硬件创新的方向

  今年3月出炉的德国iF设计大奖榜单上,深圳再次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名字,深企揽得本届iF设计大奖142项,连续6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魏格曼用了发明、创新和设计的融合来描述他的眼中的深圳设计,他认为,深圳设计师水平虽然与欧美还有一定差距,但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部分设计师甚至成为国际著名设计师争相抛去橄榄枝的合作伙伴,也就是当之无愧的“设计先锋”。

  “设计思维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理论,我非常关注深圳年轻的新兴设计师,也许还没有获得国际大奖,但他们体现出的混搭、跨界甚至是幽默都将是iF关注的趋势,”魏格曼说,深圳作为硬件界硅谷的“磁场效应”对设计思维的体现是极富优势的,大量的创业者从用户的痛点出发,找到洞察点以及可能的机会,进而演化出更多解决方法和最终的产品。在整个硬件创新的过程中,设计思维决定了硬件创新的方向。

  让设计成为城市国际化标签

  “设计,连接世界的国际语言,”在魏格曼看来,城市迈向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将设计作为一项重要支撑,以设计向世界推介深圳,让深圳作为一个设计城市的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作为执掌iF设计大奖组委会20多年的魏格曼一直不遗余力地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设计。iF设计大奖组委会建立起一个名为“iF世界设计指南”的网上平台,除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设计之都”之外,任何设计驱动发展的城市都是iF的最新关注的群体。 过去iF更关注企业、机构和个人,但如今我们将城市纳入视野,通过这个平台为全球从事设计、爱好设计以及有文化品位的人在不同城市的特色游览提供指南,例如,深圳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展示“深圳设计”的整体城市形象并重点关注凝聚设计成果的“深圳品牌”。这一平台对于一座城市在全球提升知名度以及吸引优秀设计人才将会非常有效。

深圳设计师张建民向世界展示“设计自信”:设计无国界中外设计大师 “同题作表”

W020171124415028792139.jpg

深圳著名设计师张建民和国际工业设计大师迈克尔·杨首次合作的腕表获得了2017年德国iF产品设计金奖。

  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工业设计像今天这样,与你我的生活如此贴近。在消费者眼里,工业设计已从物质消费拓展到精神享受层面;而在设计师看来,工业设计就是通过不断创新将无限创意转化为风靡全球的产品。 记者眼前的这位深圳设计师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跨界设计师,而“跨界”也为他提供了无限灵感与机遇,很多国际知名设计师争相向他抛来了橄榄枝。

  张建民,CIGA Design品牌创始人/设计总监、深圳市中世纵横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首批中国工业设计十佳杰出设计师、全国首批高级工业设计师、IDSA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会员、荣获7项德国红点设计奖、2项德国iF奖……在设计界,他的名字可谓是如雷贯耳。

  让深圳“原创设计”成为全球品牌

  当年老师的一句“工业设计可以振兴中国”在张建民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工业设计之路并不是一条平坦大道。建筑设计、平面设计他都做过,但唯有工业设计是张建民最执着的追寻:奇妙的创意通过设计的过程转化为产品,突破地理、语言、文化背景的界限,解决人们生活中的痛点,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这就是对“设计无国界”的最佳诠释。

  2013年开始,从事设计近30年的张建民开始自己的二次创业,他想设计一款融合“深圳特色”和“中国智造”的产品,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张建民一直在思考,在全球钟表行业中国一直处于“中国制造”的OEM阶段,虽然是全球生产大国,但是在国际上叫得响的民族自主品牌却少之又少。同时,在消费者的固有认识中,瑞士钟表一直是“高大上”的象征,如何让全球消费者认可和钟情于中国的钟表品牌?

  “移动互联时代,80后、90后成为消费的新生力量,个性、简约、时尚成为审美热词,中国钟表品牌的突围缺口就在这里。”张建民如是说。坚持自主原创产品研发设计,推出自有品牌——CIGA Design玺佳,张建民定位中国原创设计师品牌,开拓了工业设计行业新模式,即坚持“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的思路,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打响自己的原创品牌。

  国际知名设计大师抛来橄榄枝

  2017年,一款印有张建民和国际工业设计大师Michael Young(迈克尔·杨)名字的腕表获得了2017年德国iF产品设计金奖(全球每年仅75个,国内腕表界目前唯一的iF金奖),这是两位设计师的第一次合作。

  说起与迈克尔·杨的渊源,张建民告诉记者,“在第三届深圳国际工业设计大展上,迈克尔·杨看到了我的作品,他非常喜欢,于是通过工业设计行业协会找到我希望合作一款手表。过去我们总是邀请国外的设计师为我们来做设计,现在是国际级的大师主动要跟我合作,于是我们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尝试,东西方设计师,基于同一品牌,同一机芯,分别呈现在东西方文化下对时间和手表的不同理解和表达。”

  一款精密机芯,中西设计大师“同题作表”,让海外消费者通过这款产品了解中国、知晓深圳。张建民认为,当代中国的设计一方面要以传统中国文化为语境,另一方面也必须思考当下人们的文化诉求从而创造具有时代感的设计作品。他形象地将这一理念称为“西体东韵”,即以西方主流设计理念和框架,加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东方文化韵味,只有这样的中国设计才称得上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尽管中国整体工业设计水准与国外尚有差距,但个体的、顶尖的工业设计公司,在国际上也经得起比,我们必须拥有设计自信。”张建民说。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资料收集:秘书处 张超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