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823号备案号:粤ICP备2022081679
主办单位: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深圳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技术支持:深圳市大数据资源管理中心
深圳国际友城文化艺术周的厨艺展示。厨师来自友城法国维埃纳省和意大利布雷西亚省。
友城文化周演出意大利歌剧。歌唱演员来自友城意大利都灵的音乐家,演奏的是深圳交响乐团。
2014年11月29日,“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在广州落下帷幕,深圳荣获“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而距离在波兰格但斯克举行的第一届中波地方合作论坛上深圳与友城波兹南共同摘得“中波最佳地方合作奖”仅有一年多的时间。
这是深圳拓展友城务实合作精神的最佳佐证。
69座国际友城足迹遍布全球46个国家(地区),短短3年多的时间里,深圳友城大家庭新添34名新成员。瞄准湾区名城、首都城市、“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城市的目标;不求数量更重质量,不求形式但求内涵的原则,无不彰显国际友城网络建设的“深圳标准”。
思变:拓展“天下朋友圈”的深圳标准
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更多城市的国际化提供了可能性,一个城市所拥有的国际影响力依赖于在网络中的通达性,这种通达性就是城市与世界其它城市接触和联系的范围与深度。
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一个国际化城市被界定为“流动空间”日益网络化的过程,而不是传统意义上所指的某些特定的地方。 利用友城网络资源来提升国际知名度已成为众多国际名城的共识。
全球化趋势催变思维方式,如何突显深圳在友城全球网络中的“引领”效应,实现以深圳为纽带的友城“抱团”发展?
69座国际友城遍布全球46个国家(地区),自2012年起,深圳友城大家庭新添34名新成员。缔结友城关系并不是工作的终点,友城数量的增加也不是工作的最终目标。纵观国内外友城结好经验不难发现,盲目追求友城结好的数量,友城交往流于形式的现象比比皆是。
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近年来,深圳出台了《关于加强深圳国际友城网络建设的意见》,从选择拓展结好目标城市着手,友城不仅是洋亲戚,更是一个个世界标杆。深圳国际友城网络建设一直坚持不求数量更重质量,不求形式但求内涵的原则,无不彰显国际友城网络建设的“深圳标准”。当然这一“标准”中更蕴含着交往的质量。
伴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路线图的全面展开,市外办制定了最新的友城拓展计划。梳理2014年到2015年结好的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泰国首都曼谷等城市便可清晰地看出这些“新朋友”共同拥有“一带一路”的标签。
深圳与西雅图,一个被称为“中国最具硅谷气质的城市”,一个被誉为“下一个硅谷”,两座发展历程相似、以“创新”作为共同追求的城市今年6月终于跨越太平洋相遇了,两地市长在西雅图签署了缔结友好交流城市备忘录。
拓展友城“友好当先,注重实效”,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实质性交流合作过程中,深圳正努力学习友城在社会建设、城市规划、管理、环保、新能源开发等领域的先进经验,缩短深圳与国际大都市的差距,在全球化体系中寻找城市发展的新坐标。
创新:从“点对点”结好到“引领”友城网络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从默默无闻到走向全球,深圳的成功故事吸引着众多友城前来“探秘”并促成了多个友城合作的品牌项目。近一年多来,深圳市外办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起多项友城合作新机制,完善国际友城交往平台,逐步实现以深圳为纽带的多边化、常态化合作机制。
2014年6月底成立的“深圳国际友城企业家俱乐部”则是一个开端,也是全国首创,通过增进友城企业家间的互信互助,帮助会员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走出去”、“引进来”综合服务以及咨询、调解、维权、跟进重大项目等专业领域服务。实现友城间信息、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的高效配置。
“从建立初期的艰苦环境到如今成功上演一个个创业故事,从深企走向全球到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 2014年7月30日晚,深圳大学国际会议厅里不时传出阵阵掌声,一改传统外事会见的形式,时任深圳市副市长唐杰用英语向一群年轻的老外们生动讲述真实的深圳。在首届“国际友城使者夏令营”里,来自10个国家的34名青年跨越语言障碍,从相识相知到共建微信“朋友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是一次从想象深圳到认识并理解深圳的学习之旅。
自2011年深圳设立“大运留学生基金”以来,近两年来,深圳友城受益学生已累计达到20余名,这批留学生来到深圳后不仅学习语言文化,也成为两地交流使者,可以预见这样的使者将越来越多。
2014年11月17日,由南方科技大学发起倡议成立的“深圳国际友好城市大学联盟”吸引了来自五大洲12个国家的17所加盟高校,被业界期冀成为新时代的大学联盟“常青藤”,而深圳也将在国际化平台上博采众长,友爱协作,在全球优秀青年中开拓更加广阔的“朋友圈”。
2014年11月高交会期间,市外办举办了首届“深圳市国际友好城市圆桌会议”,邀请来自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等11个友城共70人的友城代表团出席,友城市长们展开了一场关于未来城市发展的对话,并达成多项务实合作的共识。
为拓宽深圳公务员“走出去”培养渠道,市外办与美国休斯敦、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德国纽伦堡、法国维埃纳、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波兰波兹南、韩国光阳和釜山开展友城公务员交流项目,共派出了20余名公务员进行短期交流培训,了解世界先进城市的政府公共管理运作模式,拓展公务员全球化思维的同时提升了跨文化沟通能力,推动双方政府部门间开拓不同领域的合作项目。
此外,“深圳周”、“国际友城外办主任会议”等一系列活动都已成为深圳国际友城交流品牌。经过几年的探索,深圳已逐步形成了以具体项目带动友城交往、以多边平台集聚全球人才的良性循环,众多友城交流品牌为推广深圳海外形象,建设国际化城市提供了全新的载体。
开拓:为深企“走进友城”铺设全球化道路
“深圳:全世界硬件工程师垂涎的‘硬件界硅谷’”,美国《赫芬顿邮报》等世界主流媒体近年来以此为题聚焦深圳城市氛围的改变,从单一的制造基地变身为世界科技创客热选地。
通过参加深圳首届“国际友城使者夏令营”的拜斯· 埃尔德顿来自友城阿尔梅勒,毕业于温德斯海姆应用科学大学信息工程专业。通过猎头公司他得到欧洲一家硬件创业平台的工作机会,而地点正是深圳,他的主要工作是与深圳本地制造商合作做出原型产品带回欧洲推广,如今他已俨然成为两地企业之间的交流使者,中小型深企也因此建起一条通往国际市场的渠道,而这只是一个开端。
“服务城市经济发展,助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这是深圳友城工作的一条黄金法则,近两年来,“深圳-洛杉矶经济交流会”、“深圳-雅典企业洽谈会”、“巴林·深圳经贸投资论坛”等多场经贸洽谈会拓展与国际友城经贸合作空间,促成多项实质性合作,市外办在接待外国政要和友好城市团组、国际知名人士过程中推介深圳需要开拓海外市场的企业,通过召开300多场业务介绍会向深圳外向型企业介绍深圳友城的市场商机。
每当有来自友城的重要外宾团组来访时,市外办通过了解每一批团组来访的目的和团长在其国内所主管的领域,并结合深企对外业务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企业参观考察,在积极配合国家总体外交的同时,为深企对外交流与合作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利用使领馆、友好城市等外事资源和渠道优势,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力支持与服务。
遍布五大洲的友城已经成为深企国际化进程中的纽带和桥梁,友城企业来到深圳,深圳企业走出去成为跨国企业,在这来来往往中,深圳国际化城市的商业氛围变得越发浓郁。
“深圳的商业气氛浓厚,商人们作风务实,和国际都市香港非常类似,这些非常适合外国企业的口味。”五年前单枪匹马闯深圳的加拿大人麦克·泰勒已经是CanlinkGlobal深圳办事处的总裁,并从此开始了和中国企业的频繁交往,成了宣传深圳的活样板。2007年通过市外办邀请第一次来到深圳的他将自己的成功归于高交会这个汇聚各国商贾和政要的窗口。
历届高交会和文博会,深圳市外办邀请、组织各国际友城经贸代表团参展参会。高科技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自1998年来,市外办每年均邀请友城和友好组织参加高交会,其中大多来自科技领先的欧美国家。十多年来,共有来自国际友城70多批经贸团组千余名外宾参加高交会和文博会。友城来宾与深圳有了“面对面”的交流与接触,部分参展商在展会结束后在深开设办事处,开始了长期的合作。
友城市长话深圳
“21世纪是属于太平洋的世纪,也是重要的转型世纪,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提供了一个转型的典范,仅凭这一点,深圳就非常独特。在我本人以及很多洛杉矶市民心目中,深圳是一个设计中心,一座对洛杉矶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制造业城市,洛杉矶很多外国直接投资来自深圳。”
——美国洛杉矶市长埃里克·贾塞提
“我已经是第三次访问深圳,除了城市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又有了新的感受,就是深圳市民拥有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与他们的交流更加自如,这是城市人文环境提升的表现。”
——波兰波兹南市市长里斯扎德·格罗本尼
“在休斯敦,‘深圳’是一个热门词语,虽然远在大洋彼岸,我也时常听说,深圳是块投资宝地。和深圳一样,休斯敦是一个经济快速增长同时高度关注绿色发展的城市,希望以休斯敦‘世界能源之都’的优势与老朋友在联合开发新能源等绿色经济领域有所作为。”
——美国休斯敦市市长安妮斯·帕克
“‘设计之都’深圳将是赫尔辛基在创意设计领域非常适合的合作伙伴。中芬设计园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创新载体,将为两市共同打造‘世界设计之都’带来更多机遇,用设计来激活城市产业发展并向关心市民福祉的更宜居城市目标迈进。”
——芬兰赫尔辛基市市长尤西·帕尤宁
“我要感谢深圳光启科学让更多中国人了解到我们不仅有美丽的风光和发达的农业,也有高科技产业。其实,类似‘马丁喷射包’这样的企业在克莱斯特彻奇还有很多,他们年轻富有创意,期待以更多的合作将我们的创意与深圳的商业转化能力、完整的产业链支撑以及全球网络充分结合,共同开发出更多具有创新优势的产品。”
——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市长达尔·齐尔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将给我们带来很多益处,为搭中国快车振兴斯里兰卡城市经济,目前科伦坡正在兴建大批基础设施,重建商机很多。与港口城市深圳建立友好关系将为我们迎来更多发展机遇,成为全球海洋贸易与航运的深度参与者。”
——斯里兰卡科伦坡市长艾哈迈德·穆扎米尔
(资料来源:深圳特区报,资料收集 秘书处:陈祺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