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图片新闻

市外办“国际化进行时”专栏——开发更多深圳特色项目连接国际资源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8日
视力保护色: 字体:

  2015年5月18日,市外事办和深圳特区报联合主办第4期(续)“国际化进行时”专栏。本期介绍了开发更多深圳特色项目连接国际资源。

W020150518422137447546.jpg

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季平寄语“合作伙伴”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

  “作为一个年轻的基金会,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从成立之日起就肩负推进城市国际化的重任。”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季平表示,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诞生在一片热土之上,作为中国最早且发展最为成功的经济特区,深圳在全球城市发展史上堪称奇迹,但其国际知晓度相对滞后,这就需要基金会撬动起更加广泛的社会资源和民间力量,以“深圳特色”连接“国际资源”,承担起对外宣介深圳的功能。

  季平表示,进入新世纪,融入全球化浪潮成为一种趋势,需要通过社会组织的力量推动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与世界接轨,迎来社会组织的3.0时代。“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与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都是顺应3.0时代最新国际形势发展而诞生的产物。”季平称,正是基于这样的相似性,双方合作发起举办本次对话会,希望借此契机共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在东南亚沿线国家的顺利实施,同时提升两个基金会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4年来的运作经验,我们深切感受到,基金会只有依靠可持续性发展及惠及民生的主题项目,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季平以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品牌项目“丝路之友”为例,主要面向“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开展惠民、研修及对话会三个方面的项目。惠民项目主要以医疗、教育、职业培训为主;研修项目以新媒体、电子商务等为重点领域;对话会侧重增进中国与相关国家智库、学者的相互沟通交流。

  对于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的未来发展,季平建言,应当善用合作伙伴资源,通过与国内外知名机构合作开发具有“深圳特色”的主题项目,例如经济特区、深港国际大都市、粤港澳大湾区等都是可待开发的主题,以“深圳特色”连接“国际资源”,为基金会打造富有创新基因的品牌项目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缅甸经济特区建设要借鉴深圳经验

W020150518422138117688.jpg

奈林 缅甸光明基金会主席

  “我们建立了许多经济特区,遍及缅甸南方和东南方,希望以此来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交流。”缅甸议员、缅甸光明基金会主席奈林表示,在经济特区建设上,深圳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希望缅甸能够加强与深圳的联系,多学习多借鉴。

  奈林说,“一带一路”对于实现区域和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带来更大的机遇,可以加强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合作,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是个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系统工程,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提出的“和平”与“和谐共存”等一些重要理念,是对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和深化。

  奈林说,目前,缅甸正在进行国家经济改革,将计划经济转化为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推进建设了几个经济特区。中国在建设经济特区方面非常成功、经验丰富,尤其是深圳奇迹和深圳经验可以被缅甸借鉴。缅甸拥有天然的深水港,在参与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希望中国和缅甸一起提高缅甸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化港口建设。

前海应为“一带一路” 资金融通作出示范

W020150518422138265244.jpg

郭万达 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一带一路’的‘五通’中有一个资金融通,前海应该在此方面起示范作用。”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说到“一带一路”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人民币国际化是资金融通的重要的一个部分。深圳是“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尤其是前海和蛇口要起到示范窗口的作用,建设成为重要的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推动前海蛇口自贸区与港澳以及其他地区和国家之间的跨境结算。

  在郭万达看来,人民币要发挥更大的作用,要经历三个步骤:周边化、区域化和国际化。东盟国家是近邻,对于人民币的结算,特别是贸易结算这方面,应该能够迈出重要的一步,因为要走向世界必先走向东盟。例如,去年中国和东盟在进出口总额方面增长非常迅速,中国人民银行也已经跟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国的央行签订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这对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是个好消息。

  新加坡和香港是人民币最大的两个离岸中心,尤其是香港,约占全球离岸人民币存款的60%。除此以外,像马尼拉等城市,人民币离岸业务已经有了很大发展。

  深圳的前海蛇口自贸区地位重要,尤其是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希望将来这里可以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推动前海蛇口自贸区与港澳和其他地区、国家之间的跨境结算。

分享中国与东盟 各国合作“红利”

W020150518422138420794.jpg

索斯亚拉 柬埔寨国会外交委员会副主席

  “‘一带一路’与东盟关系的发展,将是影响东南亚区域经济、社会文明一体化的重要方面。”索斯亚拉认为,在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历史上,“一带一路”可以说是最平等、最包容、最具有经济多样性的一个倡议,在历史上而言,东南亚就一直是中国传统的历史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部分,在这个新的倡议中,东南亚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组成部分,而柬埔寨也将在经济和人文方面受益匪浅。

  自2010年成立以来,东盟在交通建设的互联互通上做了很多努力,对成员国之间的交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阶段,东盟希望能够开展这种多边化的银行合作,以及建立政府和民间之间的合作机构,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可以为我们的基础设施项目带来更多融资选择。”索斯亚拉认为,就柬埔寨而言,不仅期待得到更多资金支持,也期待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唤起中国政府和民间机构对柬埔寨的关注,从长远看,中国“一带一路”计划将为柬埔寨带来经济、人文方面的积极影响。

  “经济方面,柬埔寨作为‘一带一路’计划的重要沿线国家,发展速度长期受制于互联互通瓶颈,”索斯亚拉分析表示,柬埔寨将不仅受惠于资金上的帮助,还能搭上中国的“顺风船”共同“走出去”。当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成功合作时,柬埔寨也将分享其中的红利。

  在人文方面,随着“一带一路”经贸往来的频繁,索斯亚拉预测,各类高校、研究机构、企业间的人才交流、技术合作等也将日益加强,为柬埔寨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柬埔寨可通过“一带一路”,积极吸取其他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从而更好地发展本国文化。

深圳可分享发展经验和先进理念

W020150518422138592402.jpg

陈达生 新加坡国际郑和学会会长、马六甲郑和文化馆馆长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注重与沿线国家的分享与交流,重义轻利。‘一带一路’可以借鉴当年郑和的做法,既要互利共赢,也要注重交流。对深圳来说,尤其如此。”新加坡国际郑和学会会长、马六甲郑和文化馆馆长陈达生说,深圳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丰富的发展经验和先进的发展理念可以给沿线国家地区带来鼓励,供其借鉴,这是很宝贵的。

  在陈达生看来,“一带一路”的“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流通、民心相通,其中民心相通是成功的基石,要达到“一带一路”的最终愿景,必须以人民心灵上的互通、互信、互爱为基础。为此,除了在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交流,还可以大力挖掘沿线国家郑和文化遗产,并以此为兴奋点打造惠及沿线各国的郑和旅游产业,这不仅是弘扬郑和精神的最佳手段,也是传递中国互利共赢、和平相处的有效途径。

  陈达生进一步解释,郑和旅游产业不仅有助于促进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就业率,还可以带动一批中国品牌如茶馆、餐饮、酒店、传统文化的输出。此外,有助于通过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等跨文化的传播,与国际主流社会消除摩擦,构建信任关系。

增进青年一代人文交流

W020150518422138761983.jpg

曹云华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

  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过程中东南亚扮演怎样的角色?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曹云华认为,东南亚在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举足轻重,中国应当减少差异增强互信,并增进两地青年间的人文交流。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不能没有东南亚的参与。”曹云华总结东南亚的重要性,认为可以用“四个最”来认识。

  第一个“最”:东盟正在组建一个最大的共同体,东盟共同体是新鲜事物。

  第二个“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走过辉煌的5年,到2015年双边贸易额有望突破5000亿美元。

  第三个“最”:东南亚是亚洲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上个世纪90年代有像新加坡、马来西亚这样的新兴经济体,这个世纪初又有一些新兴经济体出现并将崛起,例如越南、印尼。

  第四个“最”:海外华侨华人最集中的一个地区。国务院侨办数据显示,目前海外华侨70%主要聚集在东南亚地区,他们是东南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方面军,也将在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谈及如何处理好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时,曹云华认为,应当减少差异和增加互信,现阶段“一带一路”的建设主要还是物质方面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双方经贸投资增长很快,但最缺的是人文方面的交流。尽管东南亚国家来中国留学的人数近年来大幅度增加,但增加幅度还不够。亚洲国家里选择来华留学最多的是日本、韩国,而不是东南亚国家。人文交流说到底是人的交流,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交流。

构建资源共享中心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

W020150518422138944036.jpg

杨明杰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作为中国研究安全问题的知名学者,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杨明杰从“非传统安全的挑战”的角度,阐述他对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的“安全观”,并建议针对非传统安全问题建立联合评估和顶层设计,并成立资源共享中心。

  “‘一带一路’全面推进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流、资本流、物流、人流等大量的涌动会遇到一些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杨明杰提出,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从自然地理上来讲,处在一个灾害高发区,而“一带一路”的发展,包括东盟共同体的建设,有越来越多大的项目建立在这样一个脆弱的地理环境带上。其次,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都经历社会转型,贫富差距扩大,城镇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面临着来自社会方面的挑战,大城市圈的发展,资本流、人流包括信息流的发展,也会产生一系列公共安全和全球性犯罪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系列挑战,杨明杰围绕“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首先,加强区域层面对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联合评估和顶层设计,开展关于海上通道安全、自然灾害救助、传染病防治等方面的一些分领域的交流,可以考虑在双边关系框架下制定出符合东南亚区域特点、应对非传统安全的风险评估、危机应对和战略规划等一系列配合路线图。

  其次,针对将来可能发生的核安全、网络安全、航道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应利用现有的区域性示范中心和示范项目进行联合作业,发挥各国优势,逐步完善区域减灾和救援能力,考虑建立区域性的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资源共享中心。

以民间交往与媒体宣介赢得更多支持

W020150518422139109458.jpg

钦貌温 缅甸前副外长、缅甸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学者

  “政治和经济是不分家的,尤其是在‘一带一路’这样一个重大战略推行的过程中,这两者更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一名智库代表,钦貌温以亲身体验和研究成果建言,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初始阶段一定要通过更多民间交往和媒体宣传,来增强沿线国家民众对实施战略的支持。

  “一带一路”的构想非常好,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不仅仅是地理上涉及许多国家,关键是这些国家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阶段都有差异,面临着不同的外部环境。在钦貌温看来,“一带一路”战略能否顺利实施不仅在于建立起各国之间的战略互信,更需要民间交往和民众支持。

  在与缅甸政府部门以及普通民众的交流中,钦貌温有这样一个感受:并非所有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能够这么快地跟上中国节奏,能够透彻地去理解这么多新概念。

  钦貌温分析称,目前,一些沿线国家和人民对于“一带一路”和百姓生活及国家发展之间的关联度、他们自身可能在其中获得的收益,还并不都是那么了然于胸。中国方面应该从各个层面推进,进行更多沟通。

  所以,钦貌温建议中国通过更多的民间交往以及媒体宣传,让相关国家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如究竟“一带一路”包含哪些实质内容,对沿线国家包括对老百姓带来怎样的改变等。

  相关新闻

  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积极融入全球化“朋友圈”

  围绕“一带一路” 开启系列主题项目

  自今年1月8日成立以来,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积极推动一系列具有“国际范”的跨国交流项目,更加积极地融入全球化的“朋友圈”成为基金会的独特之处。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负责人透露,未来基金会将创建若干品牌项目,其中包括“一带一路”主题项目、“鹏城国际名人荟”、“国际菁英交流计划”及“深企海外秀”,“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尤其是沿线友城将是基金会未来布局全球和开展务实合作的重要节点。

  伴随“一带一路”倡议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吸引全球关注,“一带一路”多次成为各类国际研讨会上的热门议题,沿线国家对该战略构想充满兴趣和期待。此次对话会正是深圳市国际合作交流基金会落实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及深圳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发展愿景的一次头脑风暴,借助合作伙伴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现有的品牌项目“丝路之友”,邀请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相关非政府组织、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开展民意沟通,突出“民间”色彩和“对话”功能,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2015‘丝路之友’中国-东南亚对话会”是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成立后组织筹备的第一次大型国际活动,今后基金会将契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开展包括深圳与“古海上丝绸之路渊源”课题研究、举办“丝路之友对话会”,加强中国(深圳)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前沿对话,建立丝路沿线城市联盟等一系列活动,推动深圳更好地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融入全球经济并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

(资料来源:深圳特区报,资料收集 秘书处:陈祺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