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图片新闻

市外办“鹏友遍天下”专栏:德国汉诺威——德国工业重镇和宜居之城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3日
视力保护色: 字体:

  2015年11月13日,市外事办和深圳晚报联合主办第49期“鹏友遍天下”,本期介绍了汉诺威:德国工业重镇和宜居之城。

W020151113364401936004.jpg

W020151113364402454860.jpg

德国汉诺威市市长史蒂芬·索斯托克。

W020151113364402591614.jpg

汉诺威城市风光。

今年10月与深圳正式结为友城,两地合作前景广阔

  双城友记

  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萨米成“红娘”

  深圳与汉诺威的“交好”,有一个人功不可没,那就是世界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汉诺威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主席、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荣誉教授、深圳市荣誉市民玛吉德·萨米教授。

  在他的牵线搭桥和积极协助下,2015年10月28日,市长许勤会见了率领的代表团一行,双方签署了两市友好交流合作备忘录。两市正式结为友城,开启了两座城市合作的新里程。

  两市交好 萨米牵线

  在此次会见史蒂芬·索斯托克一行中,萨米也随团访深,许勤多次提到萨米,并热烈欢迎他这个荣誉市民“回家看看”。

  今年75岁的萨米教授已是多次来深,去年12月初,许勤市长、吴以环副市长在深会见了萨米教授一行,双方围绕医疗卫生领域合作和在深建立国际知名神经科学医疗机构等事宜进行了交流。萨米教授对深圳十分友好和关心,愿以毕生所学,推动在深圳建立国际一流的神经科学医疗机构。

  12月底,萨米教授再次来深拜会许勤,建议深圳与汉诺威市建立友城。随后,许勤市长向汉诺威市长索斯托克致信,表达了两市建立友城关系的愿望。索斯托克市长回信表达,希望市政府派团参加3月举办的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与通信博览会,借此机会加深双方了解。2015年3月,以华为为首的深圳代表团参加了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与通信博览会并在会上大放异彩。不到半年,索斯托克市长即回访深圳,并于10月28日在深正式签署了两市友好交流合作备忘录。

  多项合作 医疗先行

  汉诺威(Hannover)是德国下萨克森州的首府,北德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是德国的汽车、机械、电子等产业中心,工业高度发达。汉诺威最著名的是会展业和旅游业,欧洲最大的旅游企业途易(TUI)的总部就设在这里。当地每年将举办全世界最大的信息技术展览-汉诺威国际消费电子暨信息通信博览会(CeBIT)。2000年,这里还举办了世界博览会。

  这些优势正是深圳与汉诺威合作的基础。深圳是一座移民之城、创新之城、绿色之城、爱心之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优势突出;而汉诺威工业、会展、旅游等产业发达,两地合作基础良好、空间广阔。根据备忘录,深圳与汉诺威将在经贸投资、文化创意、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会展旅游等方面开展互利合作。

  而在医疗合作上,两市已先行一步。2015年3月,两市签署协议,深圳与德国汉诺威市合作,依托深圳市新建的聚龙医院,建立“深圳萨米国际医疗中心”,加挂“深圳萨米国际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牌子,重点发展神经学科,并发展为中国与德国、深圳与汉诺威市开展医疗卫生领域交流合作的平台。医院目前正在筹建过程中,预计于2016年6月底试运营。

  市长心说

  德国汉诺威市市长史蒂芬·索斯托克:深圳和汉诺威面临共同的挑战

  对于汉诺威市长史蒂芬·索斯托克来说,这是他第一次来到深圳,短暂的一天多行程,索斯托克市长一行马不停蹄,参观了华侨城文化创意园和华为,会见了许勤市长,签署了两市友好交流合作备忘录,对深圳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10月28日午间,深晚记者在五洲宾馆对索斯托克市长进行了专访。

  两座城市都很绿色

  “两座城市都很绿色,在经济领域也很相似,都有很强的工业基础。”索斯托克市长说,汉诺威是工业高度发达的城市,著名发明家西门子的诞生地,是德国的汽车、机械、电子等产业中心。这里每年都举办全世界最大的信息技术展览——汉诺威国际消费电子暨信息通信博览会(CeBIT)。今年的展会几乎成了中国的“主场”,以华为为首的中国企业令人瞩目。深圳一直是索斯托克市长关注的城市,有着惊人的发展速度,在“中国制造2025”、“工业4.0” 等重大战略上有着扎实的合作基础,他们也与华为就此签署了合作意向书。

  文创产业未来可期

  除了工业、医疗、教育等合作领域,索斯托克市长对两市的创意文化产业合作非常有兴趣。他说,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年轻人很有活力也很有创新意识,而汉诺威也是一个非常重视文创产业发展的城市,尤其在音乐艺术、设计领域方面更是突出,拥有40所不同的剧院,24家不同主题的博物馆(历史、音乐、艺术等)和一家一流水准闻名世界的国家歌剧院。他希望两地能在这一方面多交流合作,并盛情邀请深圳的交响乐团赴德演出,他们也有全球很棒的童声合唱团,希望有机会来深演出。

  保护环境是共同挑战

  深圳和汉诺威有很多相似点和共同点,同时也面临着共同的挑战——保护环境,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更健康。索斯托克市长说,如何在发展交通时保护城市环境、让人们健康地生活,尽量不生病、少生病是双方共同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索斯托克认为,此行深圳最大的收获是双方建立了很好的信任,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建立信任是非常重要而不易的。他希望两个城市的人民可以多多互相往来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建立长期、稳定和友好的关系。

  纸上驿站

  展会:汉诺威是一个重要的展览会议城市,被誉为“会展之都”。除了每年一度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技术展览会CeBIT以及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以外,汉诺威展览公司还在此举办各类其他知名展会。

  交通:汉诺威的公共交通网络是德国公共交通的典范。10条城郊线和6条快速城郊线把汉诺威的郊县与市区很好的连接起来。市内交通更是由14条轨道交通(地铁)线以及超过100条的公共汽车线路组成。地铁是这里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它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在市中心Kr?pcke的地铁车站共有三层,所有的地铁线路都在这里停靠。可为深圳的公共交通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医疗:有德国最好的医学院之一汉诺威医科大学,有享誉世界的神经外科专家萨米教授。我市与其合作,依托聚龙医院,建立“深圳SAMII国际医疗中心”,加挂“深圳SAMII国际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牌子,重点发展神经学科。

  教育:汉诺威音乐学院于1897年建立,有20个与音乐和戏剧表演相关的专业,现有约1200学生,许多该校的毕业生都曾获得各种奖项。中国青年钢琴家李云迪也曾在此进修。

  访城实录

  深圳留学生罗睿琪:汉诺威——宜居的德国之心

  去年我刚到汉诺威时,还是夏天,太阳热得睁不开眼,满街都是清凉的大美腿,我以为我又回到了深圳。一年多来,经历了文化和习俗上的诸多不适,我终于慢慢发现这座城市的美丽,也越来越被汉诺威所吸引。

  “不方便”的汉诺威

  宜居的德国之心

  未到汉诺威时,我以为德国的工业重镇高楼林立,厂房遍地。来了之后才发现,汉诺威就是座静谧、安静的欧洲之城。相比于深圳快速的生活节奏,汉诺威居民的生活如蜗牛般慢。早上的咖啡店旁,退休的老人们读着报纸、晒着太阳。中午的公园里,上班的白领们带着狗狗出来觅食。晚上的西餐厅里,朋友们品着美酒交谈甚欢。每到周末,汉诺威人或到公园烧烤、散步、晒太阳,或在朋友家聚会到深夜,有孩子的父母带着孩子四处游玩,他们绝不工作。甚至周日当天所有商店和超市都关门,路上鲜有小车经过,整座城市一片静谧,因为周日是“家庭日”必须和家人在一起。一到夏天,全家出去度假,少则一周,多则三周,期间不接工作电话,不回工作邮件。

  除了生活上慢节奏,汉诺威人在工作上也非常慢。比如,看医生要预约一两周,拜访朋友要提前预约,维修服务要预约一两周……但是“不方便”并不意味着“不宜居”,相反汉诺威是德国有名的宜居之城。它是德国南北和东西铁路枢纽,紧靠中德运河,又是德国工业、汽车、机械等产业的中心。文化教育产业也非常发达。地铁上我经常被看书的乘客围绕,从老人到孩子都喜欢读书,街边的书店仍旧熙熙攘攘。汉诺威人还爱音乐,我常看见穿正式服装的老老少少,站在音乐厅前排队,冬天时经常被冷风吹得瑟瑟发抖。车站里马路上到处是街头艺人,小提琴、吉他、手风琴各种乐器样样拿手,我甚至还看过有人抬钢琴上街演奏。

  朴素的汉诺威

  “不严谨的”德国人

  如果说汉诺威与深圳在生活节奏上截然不同,在性格特点上更是完全不一样。汉诺威给人感觉除了安静,就是朴素、务实。我在国内时,以为汉诺威满大街都是豪车,走哪都像深圳一样大厦一个比一个高。后来发现,满大街虽然都是奔驰,但都是出租车,经济型家用小车遍地都是;大厦几乎没有,也没有花枝招展的建筑,全是5层楼高左右的楼房,外墙也都刷成素色。人们衣着打扮上,也都以实用为主,冲锋衣更是常见。相比走在深圳路上随处可见,穿着时尚,打扮新潮的深圳人,汉诺威人显得太朴素了。朴素的汉诺威还体现在房子上。上个世纪50年代的房子遍地都是,甚至100年前的房子都在出售。汉诺威房价约3000欧元/㎡(约人民币2万元左右),租房价格在13~15欧元/㎡(约人民币100元),和深圳房价根本不能比。但就是这样偏低价的市场,仍有大部分汉诺威人选择租房住。

  德国人的严谨全世界闻名,但有时候德国人也“糊涂”一把。在欧洲坐过火车的朋友都知道,欧盟境内火车站既没有安检,也不用检票。但是在汉诺威,竟然连公共交通都没有检票口,公交地铁口都没有强制检票口,只有个孤零零的卖票机。我刚来时还以为坐车不要钱,免费坐了一个月,后来才知道,大家都自觉买票。

(资料来源:深圳特区报,资料收集 秘书处:陈祺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