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图片新闻

助推城市国际化 织密天下“鹏友圈”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02日
视力保护色: 字体:

W020210202592942924670.jpg

W020210202592943012479.jpg

深圳市委外办(市政府外办)主任曹赛先

W020210202592943051314.jpg

“深圳遇见纽伦堡”友城嘉年华活动

W020210202592943099971.jpg

南山区招商街道中外居民“红色跑”活动

W020210202592943139672.jpg

市委外办去年成功举办“携手应对挑战,共谋创新发展”外资企业交流会

  2021年2月1日,深圳市委外办(市政府外办)主任曹赛先接受深圳特区报专访。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以创新发展为魂,天然闪耀着开放、创新、多元、包容的光芒。40多年来,深圳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实现了由进出口贸易为主到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跨越,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日前,深圳市委外办(市政府外办)主任曹赛先在接受深圳特区报专访时表示,市委外办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根本遵循,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胸怀“两个大局”,服务“两个大局”,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扩大开放,紧紧抓住“双区”叠加历史机遇,助力“双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落地落实。

传播深圳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和深圳故事 

  深圳特区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到,必须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在提高深圳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方面市委外办有何考虑和举措?

  曹赛先:在“引进来”方面,市委外办正在牵头推进三大项任务。一是积极争取承办重大主场外交活动,通过“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放大办会效应,提升深圳这座城市在国际政治中的参与度。此外,将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香蜜湖国际会议中心、前海国际会议中心等世界级会议设施的投用为抓手,发展城市集聚经济形态,推动在深举办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类、产业类和专业性国际会议与国际展会,吸引重要国际体育赛事在深举办,提升高交会、文博会、海博会等深圳既有的国际活动不断吸收国际化元素,不断创造和扩大深圳会展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二是引进更多国际组织,吸引其在深设立创新载体或区域总部,集聚更多国际高端资源、要素、人才。三是推动建立全球创新领先城市科技合作组织和平台。

  在“走出去”方面,我们支持鼓励深圳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经贸、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务实合作,加快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和平台的建设,包括培育经贸投资合作新优势,鼓励企业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商贸物流和产品交易中心,加快建立覆盖全球的经贸服务网络;拓展合作空间,加快布局建设海外产业园区,积极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建设;全面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辐射全球的国际航空枢纽,构建联通内外、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以国际友城务实合作为抓手,深入推动澜湄合作重点项目,促进民心相通。

  同时,完善国际友城布局,开创城市外交新局面,谋划推进新形势下对重点国家和地区的交往合作,着眼长远结交真朋友,支持并指导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等民间力量参与对外交流合作,全方位推进公共外交、民间外交,分享特区经验、传播深圳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和深圳故事。

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新格局 

  深圳特区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深圳如何更好发挥自身优势,链接国内国际两个循环?

  曹赛先:深圳是中国对外贸易重镇,外贸出口额连续28年居中国内地城市首位,深圳经济国际化程度高、与国际接轨较为全面,是联通国内国际市场的重要枢纽,是国内国外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要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深圳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要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抓住党中央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这一契机,在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制度、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等方面推出更多改革举措。

  二是加快互联互通,不仅是基础设施上的互联互通,也包括体制机制和国际规则上的对接相通。在内外贸、投融资、财政税务、金融创新、出入境等方面,探索更加灵活的政策体系、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

  三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合优势资源,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这也是我们正在加快筹建“世界创新城市合作组织”的目的,以科技创新城市之名,链接全球科技创新主体,以科技创新推动城市发展。

  四是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深圳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经贸、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和平台的建设,提升深圳企业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与各国分享发展利益,构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新格局。

全面提升深圳国际影响力,助力“双区”建设 

  深圳特区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要求深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圳如何更好地集聚全球资源,成为全球“创新之都”?

  曹赛先: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办正牵头推动筹建一个全新的国际组织——世界创新城市合作组织,全面提升深圳国际影响力、助力“双区”建设。

  世界创新城市合作组织将是一个全球开放创新大平台,通过建立多边合作网络、搭建创新合作平台、举办创新品牌活动、加强创新合作研究,推动城市间创新交流合作,以创新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创新引领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这个组织的创建,对于深圳充分发挥城市外交优势,服务国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局具有重大意义,充分体现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主动参与全球科技经济治理体系建设的担当和作为,也将有力提升深圳在全球创新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目前,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正在与遍布世界各地的创新城市和机构加强沟通,现已获得35个城市和机构的初步意向,正在进行进一步确认和梳理。希望尽早完成相关申报程序,尽快推出世界创新城市合作峰会、世界创新城市科技周等品牌活动,助力深圳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国际化街区建设带动城市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 

  深圳特区报:前段时间,市委外办主办了深圳市国际化街区建设阶段性成果展,可以看到深圳国际化街区建设已经进入全面推进落实阶段,目前国际化街区建设情况如何,未来对国际化街区建设有什么规划和安排?

  曹赛先:国际化街区建设,在提升深圳的国际化水平、提高大家对深圳的感知度和认知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化街区建设是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创举,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紧紧围绕“双区”建设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资源和重心不断向基层下沉的积极探索,也是全面推动我市国际化城市建设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形成具有更国际化的城市界面、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更有温度的街区氛围的重要实践,为我市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新时期国际化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和平衡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抓手。

  自2019年6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国际化街区建设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实施意见》以来,深圳的国际化街区建设驶上快车道,各区、各相关街道踊跃申报,目前由首批20个国际化街区构成的网络已经形成,覆盖了全市10个区和新区。以三年为期,我们致力于打造一批集约高效、人才集聚、开放包容、宜居宜业的国际化街区,为构建深圳全市国际化街区网络提供先行经验和示范样板。

  当前,首批20个申报街区全面提升自身软硬设施、服务能力,以及强化街区特色等工作已经有序铺开。在热火朝天的推进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亮点,比如蛇口街区建成全省首个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招商街区编制发布了《南山区招商街道国际化街区建设白皮书》;宝安中心区启用全国首个国际青年志愿服务单体户外U站;观澜街区启用了崭新的国际化街区服务中心;桂园街区建立了罗湖首个国际人才服务中心……不胜枚举。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深圳以国际化街区网络为抓手,为建设全局联动、全域参与的涉外疫情防控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撑,扎扎实实地提升了我市基层涉外公共服务水平。这些精彩纷呈的“亮点”,不仅意味着街区空间规划与基础设施等“硬件”的升级,公共服务、生活氛围等“软件”系统的“国际化”,更标志着街区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探索与创新。

  接下来,我们将以国际化街区建设为抓手,培育开放包容的国际交往氛围,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宜居环境,打造国际先进生产要素、知识技术和高端人才在深集聚的重要载体,带动新时期城市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

将对外工作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深圳特区报:深圳近年来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市委外办在其中承担什么任务,有什么举措?

  曹赛先: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新一轮中国开放政策的最佳实验场和实施地,是深圳对外工作的重点工作,对全面提升深圳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意义非凡。

  市委外办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围绕综合改革试点和国际营商环境建设中的涉外重点工作,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协调推进机制,不断探索将对外工作资源转化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整合国际资源推动改革任务取得实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快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部署,积极争取中央部委支持,主动谋划承办国家重大主场外交,推动更多重要国际组织和机构落户深圳,筹备成立世界创新城市合作组织;二是加大国际化城市建设力度,建设国际化街区,营造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推动教育国际化、医疗国际化,提升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三是充分利用外事资源服务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推动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四是服务我市企业“走出去”,深化国际友城务实合作,优化APEC商旅卡管理和服务,做好海外领事保护;五是加强对标研究,对国际相关领域先进经验与做法进行分析研究,为优化国际营商环境提供经验借鉴。

发展成就:对外工作“综合十力”显著提升 

  经过40年的建设与发展,深圳在服务总体外交的承载能力、对中央省委交办重点项目的执行能力、城市的国际交往能力、对国际抗疫合作等全球议题的参与能力、国际科创合作生态圈的构建能力、对全球高端项目的虹吸能力、国际互联互通能力、国际人才集聚培养能力、城市品牌与人文辐射能力、推动外事资源赋能城市治理水平提升的转化能力这对外工作十个方面的“综合十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以先行示范区的责任担当主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对外交往迈向更高层级,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国际友好城市与友好交流城市总数从63个增加到88个,被全国对外友协授予“人民友谊贡献奖”。成功举办中国共产党和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专题会议等重大涉外活动。共接待来访高级别团组(副部级及以上)2千余批超2万人次,2020年,被外交部授予全国地方外事工作优秀集体奖,共接待136批次近600人次,集中展现深圳先行示范区风采。开全国先河,以城市之名与智利、新加坡开展合作:与智利在科技创新领域达成合作意向,推动中智双边合作布局不断深化完善;落实中新两国领导人关于深圳与新加坡开展智慧城市合作达成的共识,推动两国在智慧城市领域全面合作,签署《关于深圳—新加坡智慧城市合作倡议的谅解备忘录》并于2020年取得重要进展。发挥友城网络优势,积极引进德国巴伐利亚州中国代表处、比利时瓦隆地区商务处深圳办事处、瑞士西区经济发展署深圳代表处和加拿大魁北克政府驻深商务办公室等国际经贸交流机构。

  坚决贯彻中央、省、市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国际抗疫合作。积极向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防疫经验,发动社会各界向疫情严重的国际友城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抗疫物资援助,为国际抗疫斗争提供深圳方案。目前我市已向韩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全球44个国家的57个城市和机构捐赠了404万个医用口罩等抗疫急需物资(外事、侨务口),应邀与肯尼亚、厄瓜多尔、波兰波兹南市、西班牙巴塞罗那市等国家和城市举行了7场视频交流会,指导并协调全市社会各界力量,共向48个国家(含9个国家的16个国际友城与机构)累计捐赠超3000万件各类医护用品,筹集超过1亿美元全球抗疫基金,并向塞尔维亚、意大利、加拿大、法国等国家捐赠“火眼”实验室或其核心设备。

  织密天下“鹏友圈”,不断创新对外交往与合作模式,为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探索新路径。携手华为合作举办2019深圳国际友城智慧城市论坛,形成《共建国际友好智慧城市生态圈备忘录》,努力打通外部创新生态链。联合香港贸发局服务科技企业“走出去”,打造与日韩创新主体合作新平台。2020年成功举办“携手应对挑战,共谋创新发展”外资企业交流会,中国美国商会、德国工商总会、中国欧盟商会等13家外商协会,淡马锡、戴尔、埃森哲等20家外资企业共约100位嘉宾出席活动。

未来愿景:打造新时期对外开放新高地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正加速演进。深圳处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面临的外部风险挑战显著增加,但危机中也蕴含着新的外部发展机遇。面对挑战与机遇,市委外办将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根本遵循,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胸怀“两个大局”,服务“两个大局”,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紧紧抓住“双区叠加”历史机遇,助力“双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落地落实。

  一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建“世界创新城市合作组织”为抓手,在更高维度打造合作平台。贯彻落实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重点工作部署,加快推动成立“世界创新城市合作组织”,将有利于更加突出源头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构建全球创新领先城市网络,链接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打造新型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消除人为制造的交流障碍,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提升我市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能级。

  二是以友城工作为抓手做好后疫情时期对外工作。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开放信心,发挥地方政府优势,坚持“友好当先,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国际友城交流合作。一方面,继续推进“抗疫外事”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部署下,做好特殊时期的友城援助工作,做好疫情防控经验分享;另一方面,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契机,积极开展“云外事”,继续打造深圳国际形象推广品牌,同时指导、鼓励民间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参与对外交流合作,拓展后疫情时期国际合作。

  三是以国际化街区建设为抓手提升城市国际人才承载力。从规划布局、公共资源配置、人才服务、智慧化发展、国际化氛围打造及品牌传播等六方面加快推进国际化街区建设,为超大型城市治理探索新路径,以提升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盘活基层公共资源为重点,用更高的国际化生活品质与服务水平留住国际人才,集聚全球智力资源。

  四是不断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扎实做好稳外资工作。在全球保护主义、孤立主义逆流抬头,部分国家通过“产业回流”等形式推动经济“脱钩”和“去中国化”之际,深圳更应以更开放、更法治化、更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来做好在深外资服务工作,开展相关企业“深调研”工作,了解诉求、解决问题,稳定存量、吸引增量,打造新时期对外开放新高地。

  五是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级外事干部队伍建设。有计划地组织国际形势、外交外事等领域的专题培训,在特殊时期“苦练内功”“增长见识”,要警惕各级干部中出现不切实际的盲目乐观或悲观情绪,增强信心、保持定力,不断提升全市外事干部对外交往和合作水平。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资料收集: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