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要闻

市外办《外事深视界》专栏——听党指挥敢打硬仗文装解放军经济特区显身手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8日
视力保护色: 字体:

W020171228340483388923.jpg

W020171228340483514816.jpg

▲深圳市宝安区驻德国代表处正式揭牌。

W020171228340483937338.jpg

▲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师生在课堂上互动交流。

W020171228340484577547.jpg

▲在2017-2018赛季CWHL(加拿大女子冰球职业联赛)常规赛上,深圳昆仑鸿星队正在对阵多伦多怒火队。

W020171228340484661849.jpg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深圳外事工作三十余载成果满满

  2017年12月27日,市外办和深圳晚报联刊发表《外事深视界》专栏。

  外交队伍是什么?外交干部队伍是一支不穿军装的部队,是文装解放军。这是我国外交界众所周知的至理名言。如同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一样,党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这支队伍能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方向、力量和保障。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与先行者,年轻的深圳经济特区自建立之日起就将党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渗进城市前进发展的血脉中。早在1991年12月,中共深圳市委就召开会议,正式成立市委外事(港澳事务)工作领导小组,时任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市长任副组长,相关涉外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一负责全市外事涉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客观决策。26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外事工作任务,提高外事工作水平。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简称市外办)作为市委外事(港澳事务)工作领导小组的办公室,既是市委的外事机构,也是市政府外事主管部门,在领导小组的直接指挥下,统筹协调和归口管理全市的外事涉外工作。多年来,为积极推进对外友好交流和互利合作,深圳外事工作一直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外事队伍也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强大。2011年,为满足深圳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区级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扩展的需要,深圳结束了没有区外事办的历史,成立了区委外事(港澳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区委书记任组长。同时,在各区两办(综合办)加挂区外事办(港澳办)牌子,由区委常委、两办主任兼任外事办主任,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区级外办正式运作。同时,相关市直和中央驻深单位、市属企业加入了外事工作网络。

  至此,深圳外事纵向市区两级联动,横向与市直各部门的联络,形成“大外事”网络,进一步整合了全市优势外事资源,将更高水平地服务于全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中心工作,有效地提升了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

  近年,市外办着力推进外事工作转型发展、科学发展,以构建“大外事”工作格局为抓手,提升外事工作服务深圳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的能力和水平。在去年编制的深圳外事“十三五”规划中,党管外事仍然占据首要位置:要坚持党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市委外事(港澳事务)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全市外事涉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客观决策,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贯彻落实领导小组各项决策部署,确保全市外事工作健康有序运行。

  为推动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深圳外事工作与时俱进,全力推进国际化城市的建设和发展。2011年5月24日,在中共深圳市委外事(港澳事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确定了深圳市委外事(港澳事务)工作领导小组承担“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推进委员会”的职责,领导小组办公室履行推进委员会办公室相应职能,负责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深圳外事工作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实践,工作成效显著,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取得新的突破,深圳国际影响力与地位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城市建设迈上新的台阶。本期《外事深视界》栏目将以中德(欧)产业示范园、中加国际教育合作、引进加拿大女子冰球联赛等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为例,为你讲述中共深圳市委外事(港澳事务)工作领导小组的故事。

  外事大事记

  坚持党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市区两级发力外事工作成效凸显

  创新外事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助力城市对外交流合作结出硕果,这得益于外事工作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据了解,目前深圳已经形成市区联动推进外事工作的新局面,国际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显著提升,“走出去”“引进来”的步伐愈加铿锵有力。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推动对外开放

  为推进外事工作转型发展、科学发展,深圳市委外事(港澳事务)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完善外事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在市委统一领导下,负责统筹规划全市外事工作,统筹处理全局性、有影响、跨部门的重大问题,研究全市对外交流与合作事宜。

  2011年,深圳结束了30年来没有区外事办的历史,各区先后设立了外事办(港澳办),95家市直和中央驻深单位、市属企业加入外事工作网络,华侨城集团、华大基因等企业建立了“外事办”。

  至此,深圳市区两级外事办共同推进深圳外事港澳工作进入新的阶段,以构建“大外事”工作格局为抓手,全市各涉外部门形成合力,不断提升外事工作服务深圳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的能力和水平。

  创新形式 提升国际化建设水平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对外开放水平,这是外事工作的重要内容。深圳外事工作“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助力深圳建设成为重要枢纽中心,为国家总体外交服务的水平明显提高。

  根据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形势需要,外事工作工作不断创新转型,坚持开放创新发展,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比如,在加强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加强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直接合作,深化同日韩等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互利合作,促进与新兴市场国家的深入合作,推动拓展国际航线等,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不断增强,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了明显提升。

  引进优质资源 助力对外经贸合作

  根据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形势需要,深圳市区两级外事(港澳事务)工作领导小组主动作为,各部门可以利用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吸引国际知名企业进驻,引进国外优质资源。

  比如,作为传统的工业大区,宝安区近年来在产业转型升级上迈开大步伐。提出“坚定坚守实体经济和工业制造,坚定坚守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初步形成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宝安制造”逐步走向“宝安智造”。

  今年以来,宝安区以争创中德(宝安)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为契机,以规划建设中德产业示范园(项目)为载体,全面推动对德高端产业对接,对德合作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共同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有效对接。

  龙岗区也与欧洲国家在贸易、创新、城市建设、教育、体育等领域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截至目前,欧盟国家在龙岗投资的企业已达53家。

  外事直通车

  合作:支持企业在欧美重点国家设立研发中心,推动“深圳-密歇根州联合创新中心”等建设。

  产业:宝安将以德国为节点,加强与捷克、波兰、保加利亚等中东欧国家在产业现代化、交通物流、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合作。将支持与芬兰、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在工业设计和创新创意领域的合作,积极参与中芬设计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项目:将重点推进深圳与德国汉诺威合作成立的“深圳萨米国际神经科学研究中心”项目。

  外事在身边

  1.宝安区打造对德合作“桥头堡” 建中德(欧)产业示范园推动务实合作

  美因河右岸的法兰克福拥有德国最大的机场,2016年5月,由法兰克福直飞深圳宝安的国际航线正式开通,这是深圳首条直飞欧洲的洲际客运航线,航线的开通拉近了深圳市民与欧洲的距离。而事实上,深圳与德国官方之间有着亲密合作关系由来已久,作为深圳制造业重镇的宝安区,更是深圳对德合作的“桥头堡”,在区委外事(港澳事务)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初步形成全方位对德合作格局。

  驻点设办事处 推动对德合作

  今年7月10日,宝安区驻德国代表处在德国法兰克福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正式揭牌。宝安产业和德国产业高度互补,工业发展存在无缝对接的基础,宝安区代表处将借助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搭建的优秀平台,全面推动对德合作,促进宝安产业发展,也为深圳乃至全国提供优质服务。

  宝安区驻德国代表处揭牌后,将建立宝安与德国深化合作交流的桥梁,通过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而这只是宝安对德合作的成果之一。根据深圳外事“十三五”规划,深圳将借助德国实施“工业4.0”高科技战略计划有利机遇,支持与德国在智能装备、工业制造、通信技术等高端领域的务实合作。

  建中德(欧)产业示范园 促深度合作

  中德(欧)产业示范园成两地深度合作载体。今年1月22日,宝安中德(欧)产业示范园开工建设,该项目位于西乡固戍航城大道南侧,总投资概算4.19亿元,总用地面积2.0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95万平方米,致力成为宝安企业和德国企业对接的载体。

  据了解,该示范园规划定位以绿色科技、智慧办公为亮点,打破传统研发工业园布局模式,形成综合性商务生活一体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弹性生态研发办公园区。将引入高端制造业、公共制造检测平台、公共第三方服务平台、公共企业服务平台等,以此促进中德双方在技术、项目、人才、市场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宝安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赵辉表示,宝安中德(欧)产业示范园预计2018年全面竣工投入使用,其中一期将于2017年底投入使用,二期将于2018年底投入使用,将有力推动深圳对德深度合作。

  拓展渠道 推动对德高端产业合作

  在区委外事(港澳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宝安正以争创中德(宝安)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为契机,以规划建设中德产业示范园(项目)为载体,全面推动对德高端产业对接,对德合作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除了宝安区驻德国代表处,宝安已经建立了多层次对德联络渠道,其中包括与德国工商大会广州代表处签署《合作备忘录》,和欧洲采购商协会、IB教育集团、F+U教育集团签署合作协议等,以此全方位拓展对德合作资源。

  宝安区还积极整合对德合作资源,与专业基金管理机构合作成立100亿元规模的中德产业发展投资合作基金,预计可撬动社会资本50亿元以上。还推动中德(欧)联盟信息资源共享,目前已有近百家企业加入中德(欧)产业联盟。

  2.中加“联姻”推动教育国际化

    外事惠民 家门口享受国际化教育

  推动教育国际化,扎实为民谋福利。从成立以来,宝安区委外事(港澳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党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加“教育联姻”就是外事工作取得实绩的又一阶段性战果。中加“教育联姻”已有五年之久,今年加拿大BC省列治文市传回消息,宝安区教育局与加拿大列治文学区再签合作备忘录,中加“教育联姻”顺利延期,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国际化教育资源福利。

  拓展对外合作 探索教育国际化

  近日,宝安区区聘外籍教师展示课暨国际化教育教学研讨会在海韵学校举行,市、区教育部门领导,全市各区英语教研员和部分外教,以及全区外教,齐聚海韵学校观摩“宝安外教show课”,这是对外教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阅,也是全市首创外教课堂教学技能大赛。

  国际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全球性趋势,在宝安建设教育大区、教育强区的过程中,国际化是必经之路。除了外语教学,宝安的国际教育中更注重“文化基因”,让学生在艺术、体育、自然科学等方面零距离感受国际教育,而这样的宝安经验也将在全市推广。

  缔结姊妹学校 促进两地师生交流

  据了解,自2012年列治文市和宝安区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来,双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中澳实验学校、石岩公学、福永中学等学校,也先后加入中加教育合作项目,双方教师不断探索优化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五年来,通过双方的努力,宝安区教育国际化进程开创全新局面。加拿大当地时间11月10日上午,宝安区教育局与加拿大列治文学区签订新的合作备忘录,双方携手合作,共同商讨宝安教育发展趋势等问题,通过缔结姊妹学校促进两地师生交流。

  外事“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推动教育领域国际化,中加教育“联姻”的顺利延期,无疑将在宝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浓重一笔,这也是宝安区委外事(港澳事务)工作领导小组扎实为民谋利的体现,宝安区外事办也将不断整合国际优质资源,推动教育领域国际合作项目落地。

  3.外事搭台 引进加拿大女子冰球联赛

  多部门联动助龙岗打造“文体高地”

  今年11月,国家女子冰球队宣布正式落户深圳龙岗,世界女子冰球最高水平联赛——加拿大女子冰球联赛(CWHL)将参赛队伍主场落户深圳龙岗,这意味着未来深圳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一睹世界级冰球联赛的风采。这一国际合作项目落地,彰显龙岗区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发挥统筹全局,与多部门联动引入国际高端体育赛事的扎实作风。

  外事牵线

  引进国际高端赛事

  据了解,加拿大女子冰球联赛成立于2007年,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女子冰球联赛,冰球运动被誉为冬季运动“皇冠上的明珠”,具有极强的观赏性,这也十分契合与龙岗区“文体高地”的气质。

  近年来,龙岗区外事办统筹全局,在和龙岗区文体旅游局等部门的联动之下,龙岗区近年来举办了多场高端体育赛事活动,积累了良好的赛事组织经验,逐渐成为深圳乃至华南地区的“文体高地”。

  举办高端赛事提升国际影响力

  外事“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举办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支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文体赛事和展会在深举办。近年来,龙岗区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不断贯彻落实规划内容,引进国际高端赛事落地,以国际关注度高的赛事展会吸引世界的目光,不断提升深圳国际影响力。

  如今,赛事国际化、赛事高端化、演艺大型化、品牌系列化成为龙岗文化体育发展的鲜明品牌。可以期待,国家女子冰球队落户深圳以及相关赛事的举办,必将有力地推动冰球运动在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普及和推广。

(信息来源:深圳晚报,资料收集:秘书处 张超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