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 > 对话国际名人

市外办“对话国际名人”专栏:专访新加坡贸易工业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李奕贤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15日
视力保护色: 字体:

  2014年9月14日,市外事办和深圳特区报联合主办第15期“对话国际名人”专栏。本期专访了新加坡贸易工业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李奕贤,他畅谈深新携手让“海上丝绸之路”更宽广

W020141019457363156789.jpg

W020141019457364952336.jpg

新加坡贸易工业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李奕贤 

  李奕贤,1962年生,1986年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工程系,并在1997年完成美国哈佛商学院行政管理课程。2006年5月出任贸工部政务部长。2011年5月出任贸易工业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

    以下是本期专访内容:

  国土面积仅为700余平方公里的新加坡被比喻为世界地图上的一个小红点,但这个小小的红点却拥有令世界难以忽视的力量:亚洲金融、服务业和航运中心,其政府常年位列透明国际“最廉洁国家”排行榜前端。对于深圳而言,新加坡这一国际化的城市国家更是扮演了“良师益友”的角色,陪同李显龙总理前来深圳访问的贸易工业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李奕贤昨日接受了深圳特区报专访,在他看来,深圳应通过东盟这一平台与更多东盟国家首都和商业重镇建立密切联系,将“海上丝绸之路”延伸得更加宽广。

持续创新驱动开放型经济

  深圳特区报:此次您出席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主题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而新加坡是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参与国,您认为深圳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方面应该如何作为?

  李奕贤:深圳是世界上第四大集装箱港口,新加坡排名第二,双方港口的联系由来已久。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极富战略眼光,而我们两地都是其中的主角。亚洲有许多不同的合作组织,类似一系列同心圆,东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深圳应当加强与东盟国家的首都和重要商业城市的联系,不仅是海上、陆路,还应当尽快开通直航,我回国后将邀请新加坡的商会和协会到深圳前海考察,寻找合作商机,希望借双方经济结构转型的契机共同开拓更多新兴产业,让“海上丝绸之路”走得更加宽广。

离岸人民币业务各具优势

  深圳特区报:新加坡离岸人民币清算服务已于去年正式启动,目前香港和伦敦都在争夺人民币离岸中心业务,而新加坡在东盟与中国的区域经济中的作用要远大于香港,您认为这是新加坡角逐该业务的优势吗?

  李奕贤:香港毗邻深圳,与内地经济联系紧密,而新加坡是一个非常国际化、全球化的金融中心,通过新加坡可以连接到整个亚洲、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新加坡又是顶级的商品交易中心,中国则是最大的原料进口国之一,这对在新加坡开展人民币业务的企业是有帮助的。相比于香港,人民币在新加坡流通更为方便,从现金管理角度来看,融资成本更低。

  而伦敦地处欧洲,和新加坡在不同的时区,我不认为这是一场零和游戏,而是和平共处、共兴共荣。此外,中国与东盟地区的贸易量巨大,作为东盟地区唯一的国际性金融中心,无疑将使新加坡更容易积累人民币资金池,从去年离岸人民币清算服务开展以来的巨大业务量便已彰显新加坡的优势。

创造国际化城市的独特竞争力

  深圳特区报:深圳正在建设国际化城市,而新加坡正是我们学习的标杆城市,尤其是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领域,新加坡是如何教育民众的?

  李奕贤:新加坡长期以来推行法治社会建设,严明的法律涉及人民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这些处罚不仅仅是起到警示作用,而是真正的制裁。所以,人们的自律意识非常强,对于违规行为所受惩罚的预见非常敏感,任何领域都讲究按游戏规则行事,所以,新加坡连续多年位列透明国际“最廉洁国家”排行榜前端,政治清廉高效、管理公开透明是新加坡经济成功发展的推动力之一。新加坡公共管理的一个核心理念是,政府并非真正的财富创造者,政府的作用在于用服务意识为企业和市民营造一个亲商亲民的软环境。

  深圳特区报:2010年您访问深圳时提出将“国际语言环境”作为建设国际化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采纳了您这一宝贵建议并从此拉开了市民讲外语、优化城市国际语言环境的序幕,如今4年过去了,通过短暂的访问,您如何评价深圳的国际语言环境?

  李奕贤:没有想到这个小小的建议能被深圳市领导采纳并如此重视,深圳市外办组织了很多活动来提升市民的英语水平,我观察到道路指示牌都有规范的英语标识。当时,我提这个建议是期望深圳能创造自身独特的国际化城市竞争优势。深圳已经是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近年来深圳推进国际化,同时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阶段。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是深圳走向世界同时将世界优秀成果引入深圳的桥梁,从新加坡多年来双语环境的建设经验来看,国际语言环境能够有效推动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国际金融、贸易和法律知识的双语人才以及从事一般服务业的英语人才将成为深圳未来领先于其他中国城市的发展优势。

(资料来源:深圳特区报,资料收集 国际化促进处:黄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