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 > 国际名城市长访谈

国际名城市长访谈——开放包容是一个城市最好的资产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2日
视力保护色: 字体:

W020141019441393831397.jpg

  深圳特区报记者 廖露蕾 通讯员 冯秀坤

  纵横交错的水道、宏伟的风车、鲜艳的郁金香、心胸开阔的城市居民、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造就了荷兰的首都及最大城市——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作为一座贸易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而从城市建立开始,阿姆斯特丹就深知与其他文化建立关系的价值。今天,阿姆斯特丹保留了其开放包容的个性,成为了文化的大熔炉,多元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都在这里找到了栖息之处,形成了阿姆斯特丹独有的城市资产。近日,深圳特区报记者专访了阿姆斯特丹市长蓝艾博。他热心地与记者分享了阿姆斯特丹在鼓励多元性、国际化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

  关于可持续转型——

  高效使用资源

  打造智能城市

  深圳特区报:您到过深圳吗?阿姆斯特丹的市民对深圳的了解有多少?

  蓝艾博:我去过深圳,这座城市在近年来所取得的发展和进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像我一样,阿姆斯特丹人喜欢周游世界,我们的荷兰皇家航空公司有从阿姆斯特丹飞往深圳的直飞航班。这个事实表明,我们城市之间的距离已经大大缩短,城市间有着良好的关系和连接,这也显示了未来城市发展的巨大希望。

  深圳特区报:深圳正处于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关键阶段,您可以分享阿姆斯特丹在这方面取得的一些经验吗?

  蓝艾博:现在,世界上的每个大都市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经济和可持续转型是其中重要的主题。阿姆斯特丹曾经历过从工业过渡到知识型经济的阶段,现在我们的重心放在打造一个开放、创新的绿色经济。我们看到,这座城市越来越像一座实验室,政府、各行业、科研机构和公民在这里对各种政策、服务和产品进行测试,而在这一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管理和信息通信技术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阿姆斯特丹智能城市”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一计划的目的,是将大阿姆斯特丹都会区打造成一个智能城市。当资本和通信基建投资能够推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以及提高广大市民的生活品质,同时能够高效使用自然资源的时候,一座城市就可以被称为智能城市。过去3年,大阿姆斯特丹都会区已经成功地成为了一座智能城市。

  深圳特区报:您能详细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一计划的内容吗?

  蓝艾博:这项计划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广阔的平台,超过70个合作伙伴通过这一平台参与到关注能源转换以及开放式连接的32个本地项目当中,测试创新的措施,而经测试后最有效的措施将会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所有的这些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减少碳排放,并推动大阿姆斯特丹都会区的经济发展。当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这一计划包含五个方面,包括“可持续生活”、“可持续工作”、“可持续交通”、“可持续公共空间”、“开放数据”。

  以“可持续生活”为例,目前,阿姆斯特丹有超过40万个家庭,它们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占全市约三分之一,通过应用智能和节能技术,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耗能够大大减少。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有一个重要的举措是安装智能电表。目前已有超过500户家庭安装了智能电表,其中一些家庭也同时安装了能源反馈显示设备,这让居民能够对自家能源消耗情况了如指掌,同时确立家庭节能方案。

  在“可持续公共空间”领域,我也可以给你举一些有趣的例子。阿姆斯特丹的Utrechtsestraat大街列入了“气候大街”项目计划,变成了一座可持续的购物大道。首先,大街上的商户会进行能源扫描,安装智能电表和能源反馈显示设备,这些能够为商户提供节能建议;商铺里安装的智能插座可以自动调暗或关闭未使用的电器、电灯。而在公共空间,街道照明采用节能灯,深夜无人时灯光会自动减弱;环保电车站的灯利用太阳能发光;太阳能垃圾箱配备内置垃圾压缩设备;电动车从一个集中点收集垃圾,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创新的节能智能技术在这条大街的各个角落实施,这座大街就可以真正成为一座可持续实验室,而其中最有效的技术将有望在荷兰其他城市实施。

  关于城市文化建设——

  让每个人在这里

  都找到家的感觉

  深圳特区报:现在几乎每一座城市都在谈论“国际化”,您认为什么是国际化?对此有何独特见解?

  蓝艾博:对我来说,这意味着我们的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因为整个世界的连接越来越紧密了。现在,城市学会“向外看”变得更为重要,我们也要集合来自世界各地的经验,吸收到我们所做的事情当中。这也意味着,城市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从而能够更有信心面对未来的挑战。

  深圳特区报:深圳正走在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征途上,而阿姆斯特丹已是一座国际化的世界名城,深圳可以从阿姆斯特丹借鉴怎样的成功经验?

  蓝艾博:我想和你们分享这样一个例子,这也是我收到的对阿姆斯特丹最好的称赞之一,它来自另外一座城市的市长:“阿姆斯特丹最让人称道的就是它的开放和包容。”我很感激这样的称赞,因为这表示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阿姆斯特丹,都能找到家的感觉,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份子。

  阿姆斯特丹国际化、包容的特点,同样是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最引以为骄傲的地方。整座城市还有一种轻松的氛围,这是游客会非常喜欢的一点。当然,我们的运河,我们的文化和博物馆等,都受到游客的欢迎。我认为,对阿姆斯特丹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享受他们的城市,享受在这座城市中的生活,因为他们正是我们这座城市最好的大使。市政府已经设定了目标来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也让人们能够一如既往地负担得起在这里的生活。

  深圳特区报:我们知道,阿姆斯特丹是将多元文化融合得最好的城市之一,独特的文化因素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无穷的活力和灵感。您认为,文化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蓝艾博:阿姆斯特丹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有人统计说我们的市民分别来自100多个国家。这样的多元性可以说是城市最好的资产之一,帮助形成了这座城市充满活力的文化,特别是使我们的城市变得国际化。这意味着,一位来自中国的CEO会觉得在阿姆斯特丹工作生活就像在家里一样舒服自在;一位来自巴西的游客会觉得自己真正地融入到这座城市中。所有这些人的互动是城市建立独特氛围和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民间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从广义上说,阿姆斯特丹是一座国际化的文化之城。她为市民、游客提供不同领域艺术的选择,包括音乐、戏剧、绘画、摄影、舞蹈等等。阿姆斯特丹的文化政策,为文化发展继续成为城市强有力的支柱提供了保障。我想这可以为深圳发展文化提供一些借鉴。

  阿姆斯特丹将艺术视为将不同群体紧密联系起来的方法,它本身也有助于刺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阿姆斯特丹的文化政策由福利部的艺术与文化处制定,我们将这样的信念变成了现实,我们不仅仅依靠镶嵌在整座城市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更为当前城市里的文化发展提供支持,这一文化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城市艺术与文化政策的发展;提升市民文化生活;为博物馆、剧院、音乐厅以及其他文化机构提供补助。

  阿姆斯特丹的文化政策显然已经取得成功:文化发展部在2003年发布的“文化监督”报告显示,阿姆斯特丹人拥有整个国家最高的艺术参与率,84%的成年人和96%的孩童都享受这座城市所提供的各式各样的剧院、博物馆、画廊、电影院、重大节庆等等。

  关于两城合作——

  深企可借助荷兰

  加速与欧洲接轨

  深圳特区报:近年来,越来越多深圳的企业到阿姆斯特丹寻找商机。您如何看待两地在经贸方面的合作机遇?

  蓝艾博:阿姆斯特丹拥有得天独厚的中心位置,是连接世界各地的枢纽,来自全球的人们聚集在这里。这吸引了许多北美和中国企业来到阿姆斯特丹设立欧洲总部,阿姆斯特丹成为了这些企业进军并深耕欧洲市场的重要据点。大阿姆斯特丹都会区的物流、信息通信技术、创意产业、金融服务、食品与花卉、旅游业以及生命科学七个产业都跻身欧洲地区的顶尖行列,也是我们一直在坚持不懈积极推进的产业。

  活跃在这些领域的深圳企业会发现,它们能够在阿姆斯特丹找到许多现存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我们欢迎深圳企业来到阿姆斯特丹,对我们庞大的国际化服务供应商及人才网络加以利用,加速企业与欧洲市场的接轨。

  深圳特区报: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加强城市之间的合作?深圳在两国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蓝艾博:同样都作为大洲连接世界的“大门”,阿姆斯特丹和深圳可以进行许多深层次的交流,甚至良好的欧盟-中国关系,都可以通过我们两座城市的合作来进一步推动,但要达到非常实际的阶段,是极具挑战性的。在这一层面上,真正的交流就可以实现。

  市长档案

  蓝艾博(Eberhard van der Laan),1955年出生于荷兰莱顿,2010年当选为阿姆斯特丹市市长,此前曾担任市住房、社区及融合部部长。他毕业于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后开设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作为律师,蓝艾博极关注社会问题,时常为租客、小型公民社会组织、处于社会边缘的人们发声。

  城市资料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 从一个13世纪的渔村发展成为如今荷兰的首都,也是荷兰最大的城市和第二大港口。阿姆斯特丹位于艾瑟尔湖西南岸,人口约80万人,阿姆斯特尔河从市内流过,使得这座城市成为欧洲内陆水运的交汇点。

  阿姆斯特丹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城市共有160多条大小水道,由1000多座桥梁相连,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被称为“北方威尼斯”。其著名景点还有阿姆斯特丹运河、水坝广场、荷兰王宫、梵高美术馆、国家博物馆、安妮小屋等。阿姆斯特丹也是荷兰的金融中心,许多荷兰的大型企业和银行都将总部设于此。

  记者观察

  自行车比居民

  还要多的城市

  深圳特区报记者 廖露蕾

  与过去的中国一样,荷兰也是世界上的一大自行车王国。尤其在阿姆斯特丹,自行车数量已经超过了居民的数量。阿姆斯特丹城市官网上的数据表明,截至2011年1月的统计,阿姆斯特丹居民约为80万人,自行车数量约为88.1万辆,而每天骑自行车人数的比例高达58%。将近400公里的自行车道和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自行车,形成了阿姆斯特丹的另一道独特的风景。

  阿姆斯特丹道路狭窄,建筑密集,因此自行车是最适宜的代步工具。阿姆斯特丹为城市居民打造良好安全的骑行环境作出了很大努力,制定了有利于自行车出行的政策,并不断完善自行车交通的基础建设和配套设施,全城建设有400公里、便捷舒适的自行车道,设有自行车专用的交通信号和标志,同时,政府规定严禁机动车在专用自行车车道上行驶。城市里也到处可见自行车租赁点和停车场,最大的能容纳7000辆自行车。2011年,由Copenhagenize Consulting发布的针对城市自行车友善程度的“哥本哈根指数”中,阿姆斯特丹在自行车文化、设备、基础设施、交通方式划分、安全、社会接受度、城市规划建设等13项专门针对城市自行车标准的总得分,在全球80个城市中排名第一。

  在推广自行车出行方面,阿姆斯特丹为全球其它推广自行车的城市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范本。作为正在积极建设“绿道”的城市,深圳或许可以从阿姆斯特丹的做法中吸取好的经验,让骑行成为城市居民接受、喜爱,甚至经常使用的出行方式,追随国际化城市、追求节能减碳环保生活方式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