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 > 国际名城市长访谈

国际名城市长访谈——亚特兰大:拥有永不言败的创新精神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04日
视力保护色: 字体:

W020141019440912353880.jpg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孙锦

  城市资料

  亚特兰大为美国佐治亚州首府和最大城市,既是一座历史名城,也是一个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和文化、医疗卫生中心。1996年,第26届夏季奥运会在此举行。二战后,随着美国南方经济的发展,成为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和美国现代商业重镇。上百家包括可口可乐、达美航空、联合包裹服务(UPS)、假日连锁酒店(Holiday Inn)及南方贝尔等大公司的总部,均设在亚特兰大。

  这是一座闪耀着国际化光芒的美国南方城市。

  来到亚特兰大,不要让休闲的氛围和众多的历史遗迹欺骗了你的眼睛,因为你会发现,这座城市还蕴含着惊人的能量,其快速发展的成就,引发人去探究背后的原因。

  今年上半年,美国亚特兰大与深圳正式成为友好交流城市,亚特兰大市长卡萨姆·里德首次对深圳进行了成功访问。在里德看来,两地拥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其中最为难得的,便是永不言败的创新精神和年轻活力,这造就了两座城市今日同为两国南方商业重镇的地位。

  不久前,里德市长在深圳欣然接受了深圳特区报记者的专访。他表示,亚特兰大正积极实施公共项目投资战略,大力推动世界500强总部经济的发展,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再度领先而蓄势待发。

  创业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深圳特区报:今年你首次对深圳进行了成功访问,请问此前您对深圳有多少了解?

  里德:4个月前,我就开始为此行“做功课”了,阅读了很多有关深圳的资料,这让我对深圳有了特别的期待,想能尽快亲眼看到、亲身体验这个中国最特别的城市。

  去年深圳成功举办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巧合的是,亚特兰大也在1996年举行了第26届夏季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举办,使整个城市焕然一新,许多建筑和基础设施都进行了修缮,一些旧城区也得到了改造。奥运会还引发了旅游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这座城市来度假。

  我想,国际性体育赛事对一座城市所带来的改变和产生的影响,也是目前深圳所正在经历的。

  深圳特区报:既然您在来深圳之前就已经发觉到深圳与亚特兰大的机缘巧合,在亲身体验过深圳这座城市之后,您有什么新的感受?

  里德:深圳在过去30年实现了快速发展。打个比方,就像赛跑比赛,深圳几乎是瞬间就达到了很快的速度,而我们助跑时间相对较长,是渐进式地加速。而不同阶段遇到的城市发展挑战,也不尽相同。

  但是,两地确实有一些共同点,让我感觉很兴奋。这就是:隔一段时间访问这座城市的人,都会明显感受到变化,不仅是城市风貌的变化,更是一种人们思维、思想的变化。所以让人感觉这座城市充满活力,有独特的创业者精神。我知道,在深圳和在亚特兰大一样,也有很多年轻的商业人士,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成功,创造了家喻户晓的品牌,并在全球市场立足。

  其实,在亚特兰大也不断上演着成功故事。CNN(有线电视新闻网)创始人泰德·特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他提出建立CNN,通过卫星和电缆24小时实时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1980年,他卖掉了所有值钱的东西在亚特兰大建立了CNN。为了能够取得利用卫星发射的权利,他不惜与通讯委员会诉诸公堂,如果他输掉了就会一无所有,当然,他还是赢了!

  我要说,永不言败的创业精神在亚特兰大非常普遍。

  大量公共项目投资拉动经济

  深圳特区报: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至今仍未消退,亚特兰大是如何迎接这种全球性的挑战?你领导的团队正在做些什么?

  里德:坦率地说,亚特兰大并未从危机中完全走出来,恢复的进程也比较缓慢。但是,我很自信地告诉你,亚特兰大已经得到快速的发展。

  在过去10年中,亚特兰大一直是全美经济增长速度第二的都市,仅次于丹佛。我们的失业率在过去10年中一直低于全国水平近两个百分点。亚特兰大城市基础建设发展较快,所以比较依赖建筑业,一旦建筑业停滞,就会对整个城市经济造成影响。所以,自我上任后最大的挑战就是降低失业率,这两年间,失业率已经从10%降至9%。

  5月16日,全新落成的亚特兰大哈兹菲尔德-杰克逊国际机场国际航站楼正式投入使用,为往来亚特兰大的国际旅客提供了新的通道。同时,我们还有一个“亚特兰大清洁水源”计划,根据这一长期计划,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水资源基础设施和购买净化水设备,这些基础设施项目不仅解决就业,更是为亚特兰大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奠定更好的发展基础。

  为了拉动就业,我还发起了一个“市长青年计划”,这是一个针对高中学生的项目,不论今后计划到大学深造、参军、上技能学校或直接步入社会找工作,这个项目都能对他们有帮助。

  深圳特区报:提到亚特兰大经济,就不能不说汇集于此的众多世界500强企业,这些企业中不乏一些从事传统制造业的公司,你们是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的?

  里德:我想“平衡”这个词也许不是特别恰当,在亚特兰大,两者的关系是融合的。世界领先公司都正在朝着可持续增长的目标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必然的商业抉择,同时也已经成为他们的公司文化,总部在亚特兰大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在全美排第四,共有14家,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着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方向,为我们在“后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增长创造更多领先优势。

  据我所知,这些企业都正在或已经实现商业与环保并重的目标。例如从亚特兰大发家的可口可乐,虽然是一家传统的制造业公司,但却是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我了解到,他们成立了一个专门处理水的集团,有正确的水处理方法。例如,使用冰化的空气来清洁封装前的饮料瓶,大大降低用水量。

  富有前瞻性的交通规划

  深圳特区报:交通拥堵几乎是困扰世界上每一个大城市的通病,但我听说,在亚特兰大,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极大缓解了日益增长的需求,是这样吗?

  里德:没错。我首先想说,非常感谢亚特兰大的历任城市决策者们,他们极具前瞻性的眼光,早在上世纪50年代,亚特兰大的规划者们就意识到公共交通的重要性,在几十年前就预见到如今巨大的交通需求,建立了公共轨道交通系统,60年代开始兴建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其中包括地铁、接驳公交设施以及停车场和自行车停靠点。

  在今天这样一个大都市里,如果没有当年所建立的公共交通,也许我们也不会赢得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举办权,没有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也许我们这座城市也不会走进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很多国家的人们是从那时起开始知道和了解亚特兰大。1965年我们就通过一项法律,提出征收8%消费税,其中1%作为公共交通建设专项资金。该专项资金从税收中直接划拨到亚特兰大地区捷运局(简称“亚城捷运”),不需要通过政府部门。

  捷运设计重点就是服务每日来往的人潮。为了鼓励大家以公共运输为主要交通工具,有效减少私人交通工具,亚特兰大还推出了很多优惠措施,以激发大家搭乘的意愿,例如全部捷运站均有免费停车场,公司替员工负担捷运费用,可以在一定限额内减少纳税,等等。

  以优质教育吸引全球英才

  深圳特区报:据我所知,在亚特兰大有很多优秀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它们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里德:它们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就像一条条管道每年源源不断地向亚特兰大输送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力资源。佐治亚理工大学、佐治亚州州立大学、埃默里大学、亚特兰大大学,等等,很多全美一流的大学云集亚特兰大,使我们成为全世界市民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

  亚特兰大的大学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会为他们提供创造发明所需要的工具,而且注重培养他们掌握将发明转化成产品所必需的技能。同时,校际之间的合作十分密切,比如佐治亚理工大学与埃默里大学在很多领域都有合作,在培养下一代发明家和企业家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深圳特区报:您能举一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城市发展和这些高等教育机构的关系吗?

  里德:像佐治亚理工大学,其强项是数学、科学和工程学,与本地以及来自美国甚至世界上很多城市的企业结为合作伙伴。大学与商业公司、工业企业建立伙伴关系,为应对全球挑战寻找良策,并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更多岗位,为整个佐治亚州经济及人们生活的改善做出贡献。

  以儿童保健为例,佐治亚理工大学与亚特兰大的儿童保健机构有超过100项合作,共同研究治疗重大儿童疾病的最新治疗方法。与此同时,乔治亚理工学院还与儿童保健机构和社区健康部门共同合作开发健康保健交换系统,为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通过创建可持续、更有效的医疗保健和商业模式提升市民的健康和疾病预防水平。

  优秀的大学不仅吸引到了商业领域的资本,也为亚特兰大带来了全球优秀的国际学生,包括很多来自中国不同城市的学生。我最近应邀出席了佐治亚理工大学毕业生演讲活动,现场学生的多元化令我印象极为深刻,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

  让来这里的人有家的感觉

  深圳特区报:刚才您提到大学里学生的多元化,其实,走在亚特兰大城市街道上,也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在亚特兰大的发展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里德:说起多元化这个话题,与亚特兰大是有渊源的。美国被称为“大熔炉”,所以美国城市大都是移民城市,也许在你采访美国市长过程中,他们都会提到包容和欢迎文化。但这一点其实要从亚特兰大,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故乡说起。他出生于亚特兰大,并走向整个美国。现在,他的出生地、教堂、墓园等都完整地保存在亚特兰大马丁·路德·金国家历史纪念地内,这是城市为之骄傲的见证。

  不仅是马丁·路德·金本人,他身边的很多民权运动领导者都是来自亚特兰大,他们也影响着亚特兰大一代又一代的城市领导者,在政府决策方面吸引到更多的外来人才,城市才更富有活力。我们让来到亚特兰大发展的人们都有到家的感觉,这常被称作“南方式的好客”,同时亚特兰大让人们感觉到自己能很快融入到社会、社区中。总之,在亚特兰大,人们可以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从而更易实现自己的梦想。

  深圳特区报:正如您刚才所言,深圳与亚特兰大同是两国南方重要的商业城市,又拥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今亚特兰大已经成为名扬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而深圳也正在建设国际化城市,能为深圳提些建议吗?

  里德:深圳应继续实行开放政策,我对这一点的体会非常深刻,没有什么比面对面的交流更能促进彼此的了解,在如今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你可以借助一切方式来阅读、学习、研究从而认识一座城市,但有些感性认识必须通过亲身体验才能获得。我建议深圳从民间和政府的层面邀请更多外国人来深圳,也让更多市民走出国门推介深圳,民间交往所传递的信息更真实,更易为人们所接受,所以我经常到一个城市会安排与市民的交流,获取一手信息。我认为今后深圳可以在这方面策划更多国际间交往活动。

  【记者手记】

  充满活力的 年轻都市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孙锦

  “When Atlanta talks, the world listens(当亚特兰大说话时,全世界都在谛听)”。 那是《飘》,是玛格丽特·米切尔70多年前用一台老式打字机敲出的一句话,却一直回响在亚特兰大,并伴着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这些好莱坞明星响彻了全世界。正是追随这部少年时代百看不厌的经典小说,记者慕名造访了米切尔的故乡——亚特兰大。

  就在飞机降落在亚特兰大机场之前的几个小时,我心中一直有这样的疑虑:1996年正是百年奥运的华诞,为什么那一年的奥运会最终会选择了亚特兰大?记得当时在机场的一个细节,无意中发现了机场有着这样一段介绍: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是哪个机场?巴黎、纽约、东京……一时间,我的心中有了好几个答案,但谜底却是:亚特兰大。那时我才发现,自己对亚特兰大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而就是自1996年奥运会后,亚特兰大这个城市,以年轻活力的形象出现在世人的眼中。

  亚特兰大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体育城,是美国人最喜爱的棒球、篮球和橄榄球的故乡,有浓厚的体育竞赛风气。运动的活力,似乎一年四季都在这里绽放,每一条街,都会遇到运动的人群,街头篮球、橄榄球、网球都是乐此不疲的人们所钟爱的。在平时,常常可以见到几个青年人找一块空场地,接下来就是几小时不停的棒球运动,在投球、击球、上垒的过程中,年轻的冲劲、活力得以展现无遗。

  几天的亚特兰大之旅,亲身感受到年轻活力是亚特兰大最大的特色,而在对卡萨姆·里德市长进行专访之后,这座城市富于创新、敢于接受失败、执着的冒险精神让我印象深刻,也许这也是让亚特兰大在近几十年迅速崛起的原因吧。

  第26届奥运会、第26届世界大运会,同样的年轻活力、同样的创新精神,同为两国的南方的商业重镇……太多的相似让两座城市走到了一起,伴随着更多友好交流活动的开启,我们有理由相信经历了大运会后的深圳在不远的未来亦如亚特兰大一样闪耀国际化的光芒。

  【启示与思考】

  以公共交通 为导向的土地开发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孙锦

  一个成功的城市,绝不是偶然的,正如里德市长在谈及亚特兰大公共交通系统时提及前任决策者们的前瞻眼光,的确,亚特兰大的城市交通规划是极富预见性的。

  在采访中,里德告诉记者,亚特兰大是北美最早实施 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的城市,从亚特兰大开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也就是75英里左右的路程,就可以抵达环境优美的山间乡村。

  其实,TOD开发模式,对于深圳很多做交通规划的人来说并不陌生。TOD主要指以公共交通枢纽和车站为核心的同时倡导高效、混合的土地利用,如商业、住宅、办公、酒店等。TOD在城市规划上主张通过采用道路网格化、功能混合使用、适宜的开发密度、居住区内步行可达、设施的开放来回应传统的以汽车使用为主导的开发模式。20世纪50年代,美国很多城市居民向郊区迁移居住,多中心结构的形成也催生了“逆城市化”的现象,于是,这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使老城区重新繁荣起来,实现了再城市化,这一点与如今深圳所处阶段非常相似。

  目前,TOD发展模式在深圳已具备一定的政策基础,但在城市规划体系中并未进一步确立其合法地位,与国外诸多地区TOD多建于城市边缘的整体新建方式不同,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深圳剩余的可建设用地不多,难以保证足够规模。土地利用规划思路以交通线网为核心布置TOD规划,并合理安排原关外城市化及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除将TOD模式应用于新城建设中,也应当考虑在城市更新改造时予以推进,对TOD范围内的城中村实行逐步改造和短期适度保留的策略,优先安置高密度居住社区。

  市长档案

  卡萨姆·里德(以下简称“里德”),1969年生于亚特兰大,2010年1月当选为亚特兰大第59任市长。自上任以来,他重新开启了多个城市公共休闲设施,积极改善城市火警服务和公共卫生条件。里德还担任了美国市长大会交通运输委员会主席、亚特兰大大区交通委员会主席和亚特兰大大都会艺术基金会董事等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