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 > 国际名城市长访谈

市外办国际名城市长访谈: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市第一副市长穆拉特·伊斯迈洛夫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9日
视力保护色: 字体:

  2013年12月17日,市外办和深圳特区报联刊发表第65期国际名城市长访谈专栏。本期专访了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市第一副市长穆拉特·伊斯迈洛夫,他讲述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明星城市。

W020141019442202431411.jpg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明星城市  

W020141019442204037245.jpg

 

比什凯克的阿拉善广场,市民经常在此举办各种活动。

W020141019442204179893.jpg

 

比什凯克市中心的钟楼。

W020141019442204358238.jpg

 

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大楼——白宫。

W020141019442204541142.jpg

 

蓝天白云下的比什凯克歌剧院。

W020141019442204724463.jpg

 

阿拉善广场上吉尔吉斯民族英雄玛纳斯雕像。

  比什凯克: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首都,政治、经济、文教和科技中心和主要交通枢纽,位于天山山脉下的楚河河谷,海拔750—900米,面积130平方公里,人口92.4万。

  比什凯克19世纪后半叶建市,1924年起为卡拉—吉尔吉斯斯坦自治州中心,1926年起为吉尔吉斯斯坦自治共和国首都,改称伏龙芝,1991年2月7日恢复现名。

  比什凯克是吉尔吉斯斯坦的工业中心,有机器制造、金属加工、轻工业、食品加工、建材工业,其中纺织工业名闻周边。1995年创建了自由经济区。

W020141019442204858729.jpg

 

穆拉特·伊斯迈洛夫

  穆拉特·伊斯迈洛夫,比什凯克市第一副市长,1962年出生于比什凯克,毕业于吉尔吉斯斯坦国立大学,专业为经济学和法学。2000年获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荣誉证书,2004年 获 “丹克”大奖章。

  1980年至1995年,曾做过伏龙芝工厂的工人、司机,伏龙芝中央邮局的锁匠和工程师,比什凯克列宁区国税局主任。1996年到2009年,历任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经济财政部主任、副部长,2009年至今任比什凯克市第一副市长。

  以下是本期访谈内容:

  2013年11月的一天,比什凯克市第一副市长穆拉特·伊斯迈洛夫站在福田香格里拉酒店大厅的深圳友城展板前,看着画面上比什凯克的阿拉善广场,心满意足地笑了——两年来,和深圳缔结友城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随后,伊斯迈洛夫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畅谈两市结缔友城的渊源——一座是中国南方四季常绿的现代化城市、邓小平设计的中国改革开放窗口;另一座则是天山山脉、楚河河谷的阳光之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首都,有一条著名的“邓小平大街”。两座城市的缘分似乎早已注定。

  然而,与深圳结好只是比什凯克振兴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第一步。下一步,比什凯克将全力推动两市间的交流合作,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风,将比什凯克打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中亚经贸中心。

  “邓小平大街”促进两市友谊

  深圳特区报:市长先生,您此次访问深圳,最重要的目的是和深圳签署友好交流城市合作备忘录。请问,是什么吸引比什凯克与深圳建立友好关系?

  伊斯迈洛夫:其实两年前我们就有意向与深圳缔结友城。那时,我们正制定各种经济发展计划,亟需借鉴成功城市的发展经验。比什凯克有一条主干道叫“邓小平大街”,所以我们自然就想到了邓小平提议并推动建设的深圳经济特区。

  经过两年的努力,我很高兴能够在高交会期间与深圳签订备忘录。刚才我和雅典、苏瓦等其他5个城市的代表与深圳市长许勤先生会见,并逐一进行签约。我非常高兴,两年的努力终于变成现实,我们一定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缘分,在两市间多开展交流与合作。

  深圳特区报:您提到比什凯克市区有条主干道叫邓小平大街,能介绍这一名称的由来吗?

  伊斯迈洛夫:1996年,吉尔吉斯斯坦正在进行经济转轨。为了借鉴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走出吉尔吉斯斯坦自己的改革开放道路,时任比什凯克市长、吉尔吉斯斯坦著名经济学家西拉耶夫提出,将位于本市西部的一条主干道命名为“邓小平大街”。

  这条大街长3.5公里、宽约25米,有双向六条车道。东连市中心的楚河大街,西接“比什凯克-奥什”公路主干道,是通往吉尔吉斯斯坦南部第二大城市奥什的起始路段。大街东端,矗立着一座两米多高的红色花岗岩纪念碑,碑的正面用中、吉、俄三种文字写着:“此街以中国卓越的社会和政治活动家邓小平的名字命名”。

  深圳特区报:在您看来,两市未来的合作领域有哪些?

  伊斯迈洛夫:我认为深圳选择在高交会期间签署备忘录,是非常明智的,因为这让我看到了两市未来合作的方向:高科技、经济、旅游、清洁能源以及基础设施建设。

  我是第一次参加高交会,感觉非常棒!开幕式上,听说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代表团,大概一万多个项目参展,内容涉及IT、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各个领域。开幕式结束以后,我就在各个展馆转悠,看到超大高清屏幕、无人飞机、移动互联网血压计、光伏太阳能,这些高科技产品,对比什凯克都很重要,尤其是太阳能产品。

  比什凯克海拔750米,终年日照长达322天,所以有“阳光之城”之称。全球变暖、大气污染等世界普遍问题,让我们决心践行低碳环保,探索使用清洁能源。近期我们在策划一个太阳能项目,估计需要2亿5千万美元,目前正处在准备阶段,寻找多方合作伙伴。因此,高交会上,我收集了许多太阳能方面的宣传手册,希望能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

  “丝绸之路经济带”催生发展良机

  深圳特区报: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今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比什凯克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部分,在您看来,这一构想对比什凯克有何意义?

  伊斯迈洛夫:从2005年到2010年,由于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严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吉尔吉斯斯坦经历了两场社会动乱。自2011年以来,比什凯克乃至整个吉尔吉斯斯坦便将发展经济,提高就业率,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推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对比什凯克来说,是及时雨,也是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

  比什凯克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中亚的中心地带,北邻哈萨克斯坦,东邻中国,南接塔吉克斯坦,西边是乌兹别克斯坦,是名副其实的中亚贸易中心。但便利的交通、增长的经济,并不能完全消化国内庞大的劳动力市场。根据2013年1月的人口普查,比什凯克总人口达到92.4万,其中,14岁以下人口占24%,15到24岁占22%,25到34岁占18%,34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64%,50岁以上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6%。如何消化闲置劳动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就业以及生活环境,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为比什凯克创造机会,在能源、经济、信息、交通以及文化等方面与中国和其他经济带的国家进行合作。比什凯克和深圳刚建立了友好关系,在信息通讯、太阳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两市均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深圳特区报:今年9月13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在比什凯克举行,这次会议对比什凯克有何意义?

  伊斯迈洛夫:吉尔吉斯斯坦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之一,能够举行这种国际会议,比什凯克很荣幸。早在会议开始前的几个月,我们便开始对整个城市进行绿化、清洁,确保交通、安保等各方面的畅通有序,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宾。

  其实,早在2007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七次会议就在比什凯克举行,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今年,比什凯克有幸举办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见证了各成员国元首一起以决议方式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13-2017年)》,纲要涉及安全、经济、人文、农业、教育、科技、旅游等诸多方面。

  这些文件的签署对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具有重要意义,对正在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比什凯克来说,更意味着重大发展机遇。

  不惜“血本”吸引外资

  深圳特区报:比什凯克要发展经济,外商投资必不可少,吸引外资也是您访问深圳目的之一。那么,比什凯克在吸引外资以及保护外商投资方面有哪些优势和具体措施。

  伊斯迈洛夫:首先,正如我刚刚提到的,比什凯克34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64%,这些年轻人大多毕业于吉尔吉斯斯坦国立大学、农学院、师范学院、理工大学等,素质很高。另外,比什凯克的电非常便宜,每千瓦只要3美分。

  在具体政策方面,只要在比什凯克的合资公司中占有20%份额的外国公司,都可以通过拍卖获得完全保有地产,或拥有租赁期长达49年到99年的租赁资产。

  为保护外商合法权益,多年来,我们还制定了12部法律。2009年,我们通过了一项法律,将外商的税率由16%降至8%,附加税由20%降至12%,为进一步吸引外资创造了良好的税务环境。降低税率对比什凯克来说,其实是非常艰难的一步,这等于付出了“血本”。

  比什凯克飞速发展的经济,便利灵活的交通,透明的投资环境以及充足的劳动力市场,吸引外商接踵而至。仅2012年一年,流入比什凯克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就高达1.97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26%。

  深圳特区报:外商直接投资的领域有哪些?听说比什凯克有个自由经济区,能谈一谈它的特点吗?

  伊斯迈洛夫:2012年外商直接投资的领域较多,包括房地产、金融业、制造业、矿产业、贸易。其中最受欢迎的投资领域是食品加工、橡胶以及塑料制品、机械设备制造。

  比什凯克自由经济区成立于1996年,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免除利润税,吸引了众多企业进驻。经济区内的产品涉及食品、服饰、机械、烟草等,80%均出口。进口到经济区的产品完全免除关税,该区出口的产品仅收取0.15%的产品附加税,以及1%的其他税款。

  将改善民生作为主要课题

  深圳特区报:2011年以来,比什凯克以及整个吉尔吉斯斯坦逐渐走出政局动荡和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经济总量有所提升,失业率逐渐下降,贸易额大幅上升。请问,比什凯克在提高就业率、改善民生方面有何具体措施?

  伊斯迈洛夫:社会动乱给比什凯克带来了重大破坏,是一个惨痛的教训,让我们意识到发展经济、让市民过上富裕安康生活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新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新修的道路笔直宽阔。同时,比什凯克注重提升市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我们的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都是免费的,医疗也是免费的。同时,我们着重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增开了许多平价超市、检修老建筑和电梯、新建了学校、增加了环卫设备和清洁工。

  经过四年的整治和发展,比什凯克乃至整个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经济和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城市变得更加整洁漂亮了。我们真诚欢迎外国,尤其是深圳的企业和个人前来投资置业,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证投资者的利益。

  深圳特区报:在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比什凯克还有哪些具体措施?

  伊斯迈洛夫:我们目前正在开展一些项目,比如,投资1520万美元改善公共交通,投资2200万欧元建立大型垃圾处理厂,处理固体垃圾。

  我们还开展公交车无人售票项目以及公共交通监控系统,该项目预计今年底完成,到2014年全面实施。在深圳,我看到许多公交车都是无人售票的,甚至用手机就可以直接刷卡扣款,觉得非常先进,这是比什凯克努力的方向。

  我在深圳高交会上拿了许多太阳能方面的宣传手册,因为比什凯克目前正在开发太阳能公共照明系统,我们还计划建立面包厂、滑雪胜地、冰雪城堡,在楚河大街与Abdrahmanov大街的交会处建立一个大型商业中心。

  相信这些项目落实以后,比什凯克的市民能够享受到更加便利、现代的生活。

  开展“一年四季”的旅游节

  深圳特区报:比什凯克和深圳刚建立友好关系,大部分深圳市民对比什凯克仍然比较陌生,如果用3个词向深圳市民概括介绍比什凯克,您会选择哪3个?

  伊斯迈洛夫:首先是阳光活力。海拔750米的比什凯克终年日照长达322天,最低气温仅在零下4.7℃,夏天最高气温不超过24.5℃。此外,比什凯克34岁以下的年轻人口占总人口的64%,充满活力。

  其次是绿色宜居。比什凯克总面积130平方公里,仅市区就有森林面积43平方公里,城市四周还有12平方公里的环城林带。由于吉尔吉斯斯坦是有名的“山之国”,山地占据整个领土的90%,可利用的土地仅有10%,其中1/3都在比什凯克。宜人的气候条件,加上秀美的自然风光,使比什凯克成为旅游度假胜地。

  第三是开放包容。作为吉尔吉斯斯坦的首都和最大城市,比什凯克和外国大使馆以及外商合作紧密。这里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数十个外国使馆。此外,比什凯克的人口来自多文化背景,其中吉尔吉斯人占51%,俄罗斯人占20%,乌克兰、乌兹别克、德国、韩国等人口占29%。众多外国使馆以及多文化背景的市民,形成了比什凯克开放包容的特点。

  深圳特区报:刚才您提到比什凯克是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在发展旅游业、吸引游客方面,比什凯克有何经验与深圳分享?

  伊斯迈洛夫:根据多年经验,从无到有很难,但开发已有资源,将其打造成独一无二的优势来吸引游客,相对来说容易得多。

  比什凯克没有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没有深圳的世界之窗,但我们有独一无二的山脉和历史。比什凯克充分利用多山、多水、多雕塑的特点,开发“一年四季”的旅游节。不管是市区还是郊区,都有吸引游客的亮点。

  在市区,游客会被特色鲜明的建筑和放置在广场和公园的各种雕塑所吸引。比什凯克喜欢用雕塑记录历史,阿拉善广场中央是吉尔吉斯斯坦民族英雄玛纳斯骑着骏马的雕像,反映吉尔吉斯人参加二战的胜利纪念碑等等。

  此外,比什凯克拥有芭蕾舞团、歌剧院和交响乐团,游客可以享受高水平的芭蕾舞和歌剧表演。

  在郊区,比什凯克建了10个滑雪场和疗养胜地,冬天游客可以滑雪滑冰,春秋夏三季可以骑车、攀岩、远足。我们现在正计划建立一个滑雪胜地和冰雪城堡,希望吸引更多游客。

  让历史在雕塑中“重现”

  走在比什凯克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栩栩如生、表现力极强的雕塑。比什凯克第一副市长穆拉特·伊斯迈洛夫介绍,比什凯克有大大小小近百个雕塑,每一个雕塑都有鲜明的历史特点和民族特色。

  阿拉善广场中央一座雕塑尤其醒目——身穿盔甲的吉尔吉斯斯坦民族英雄玛纳斯正策马前行,象征着吉尔吉斯斯坦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奋勇前进。

  在胜利广场中央的胜利纪念碑正下方,是“英雄母亲”的雕塑,她目光坚毅,充满期盼。“英雄母亲”的左前方和右前方分别是一组父亲与孩子和一对机枪手的雕塑。伊斯迈洛夫说,这三组雕塑反映的是吉尔吉斯斯坦人参与二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

  不远处,还可以看到吉尔吉斯斯坦著名作家艾特马托夫的雕塑,他是个多产的作家,根据他的作品改编的电影多达100多部。比什凯克以此来激励市民热爱文学。

  在“邓小平大街”的东端,矗立着一座两米多高的红色花岗岩纪念碑,碑上雕刻着邓小平的头像,正面用中、吉、俄三种文字写着:“此街以中国卓越的社会和政治活动家邓小平的名字命名”。这是1996年,比什凯克为了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经验、发展经济而建造的雕塑。

  比什凯克人把这些雕塑称为“室外博物馆”,在他们看来,历史就是在这些雕塑中重现,并激励着现代人。

  (资料收集 秘书处:张超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