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 > 国际名城市长访谈

市外办国际名城市长访谈:专访芝加哥市前市长理查德·迈克尔·戴利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7日
视力保护色: 字体:

 8月27日,市外办和深圳特区报联刊发第55期国际名城市长访谈专栏。本期访谈专访了美国芝加哥市前市长理查德·迈克尔·戴利先生,他重点介绍了芝加哥城市发展的经验和理念。  

W020141019441857919161.jpg  

  “城市美化”化解芝加哥“成长的烦恼”

  ——访芝加哥市前市长理查德·迈克尔·戴利 

  位于美国东北部的伊利诺伊州,东临密歇根湖,芝加哥及其郊区组成的大芝加哥地区人口超过900万,是全美仅次于纽约市和洛杉矶的第三大都会区,终年多风,又称“风城”,“芝城”等。芝加哥地处北美大陆的中心地带,为美国最重要的铁路、航空枢纽。芝加哥也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是美国第二大商业中心区,也是美国最大的期货市场,被评为美国发展最均衡的经济体。

W020141019441902048345.jpg

芝加哥前市长理查德·迈克尔·戴利

  1942年出生于芝加哥的政治世家。毕业于普罗维登斯学院,在美国最大的私立天主教大学——德保尔大学获得法律博士学位。1972年当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1980年出任库克县州检察官,1989年当选市长,之后5次成功连任直至2011年6月,执政长达22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美国“五大最杰出市长”之一。 戴利家族掌控芝加哥长达43年之久,戴利的父亲理查德·J·戴利1955年出任市长,弟弟威廉·戴利曾在克林顿政府担任美国商务部长,现任白宫办公厅主任。

W020141019441902378575.jpg

  芝加哥,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福地:两次竞选总部的大本营,也是他入主白宫之前生活的地方,他在这里迎来了第二个总统任期的胜利。芝加哥的光环当然不止于此,从20世纪传统城市向21世纪现代城市的转型,使这里像一个充满着变化的实验室:创建法人管理模式、改革振兴公园与学校、以“城市美化”行动吸引世界精英汇集中心城区、用企业资金兴建大型公园馈赠全体市民……这些执政举措令“芝城”魅力无限,也让理查德·戴利多次当选“全美最杰出市长”。

  整个对话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在芝加哥前市长戴利的生命中,似乎没有什么比当好芝加哥市长更重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戴利没有野心,在22年市长生涯中,他从不隐瞒自己的宏图大计:一改芝加哥过去灰暗的重工业形象,创造一座吸引全球瞩目的未来之都。

  以下是本期访谈内容。

  “最美国化”的城市

  深圳特区报:据我了解,芝加哥的商业领导力与政治领导力都名列美国各大城市前茅、拥有美国排名最高的商学院、两座联邦研究中心、风险资本投资和创新企业数量一直在增长。作为一位执政22年的市长,您眼中的芝加哥是怎样一座城市?

  理查德·戴利:感谢您如此了解芝加哥。在我眼里,芝加哥是典型的“最美国化”的城市。它拥有552座公园、28英里的湖畔、15英里的公共海滩。每一个街区、每一家店面、每一处生意都是我们引以为傲,称之为“家”的这座城市的一部分。

  沿着28英里绵延的湖畔,我们使用着超过28种不同的语言。我们是美国唯一拥有着国际视野的内陆城市——这要归功于世界移民社区的力量。移民们开办了形形色色的生意,让芝加哥保持和增强了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移民遍布这座城市的各个地方,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正在书写着芝加哥的历史和未来,提醒着我们:美国这个国家对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深圳特区报:您的前任也就是您的父亲曾经担任芝加哥市长达21年,同样出自戴利家族,您在执政期间似乎并没有延续您父亲的很多核心理念,是这样吗?

  理查德·戴利:经济大背景不同,当然也有我自己的一些独特思考,所以在政策制定上我进行了调整,希望将芝加哥由蓝领城市变成以金融、商业、信息服务为主导产业,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宜居城市。在就业问题上,我不主张单纯强调创造就业,而是转变为提供更好的生活设施和商业服务,将芝加哥的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带入到资金密集型。父亲执政时提倡宁愿要年收入3000美元的就业岗位, 也不鼓励发展年收入15000美元的律师职位,我则提倡尽可能吸引更多的律师等高收入居民入住。我把关注目标转向律师、银行家和投资商等构成的城市新精英群体,同时改革并振兴公园和学校两大领域,公共空间和教育水平是吸引中产阶级回流的重要因素。我说服州立法机构接管了公园和学校,创建了法人管理模式,其中包括一个委员会和执行总裁,执行总裁由两位市政官员担任。这两位总裁很快就通过裁减冗员、有效管理和合同外包等方式消除了财政赤字。

  “小而美丽”的保障房建设理念

  深圳特区报:提到美国的公共住房,大家第一时间想到位于芝加哥的全美最大项目“泰勒之家”,芝加哥建设了很多低成本住宅提供给低收入市民,也就是中国所讲的保障性住房。您在公共住房建设方面有什么经验能与我们分享?

  理查德·戴利:我不得不说泰勒项目为后来的公共住房建设提供了很多可以吸取的教训,这个长达2英里,跨4个街区,共有28座的住宅区里可以居住几十万人口。随着时间推移,这里的人口越来越多,犯罪的问题就出现了,所以,芝加哥后来拆除了一部分这样的建筑,开始修建小型多元化的公共住房社区。“小而美丽”取代了当年的“宏大”。因此,我们开始针对更加个性化的需求,并非只是庇护穷人,例如我们可以帮助18岁-24岁的流浪青年回归社会,并将整个底楼都用作活动聚会和社会服务场所。我们更用心地选址,城市蓝领阶层不能与工作地点离得太远,否则他们的心就远离这座城市,直接影响到家庭生活质量,选址一定要在社区中心地段,周围还要拥有公园、超市、饭店、银行和剧院。

  在政府大规模直接投资的时代,大楼常常一夜之间拔地而起,然后才开始考虑收支平衡的问题,而今天是“可承担的住房建设”,先将收支平衡测算好,然后再竞争获取资金,最后才开始建大楼。这更像是一种企业化运作。非营利组织现在已加入到与营利开发商一起竞争税收补贴这一主要建房资金的格局中。在这样的融资方式下,私人投资一般占 50%-70%,地方政府资金占30%,传统银行债务占10%,其他私人资助如基金会捐赠等占5%。

  以企业资金实现大众的梦想

  深圳特区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铁锈带”中东山再起,重新发展成美国中西部的全球大都市,芝加哥尽管是一座看上去无比辉煌的名城,但也面临着经济、财政、人口和教育方面的各种挑战,在城市转型过程中你们如何化解芝加哥“成长的烦恼”?

  理查德·戴利:我有一个很简单的逻辑,环保是城市复兴和再发展的源头。城市环境的美观舒适可以令市民身心舒畅,吸引更多人搬回城区,带动服务业的繁荣发展;环保可以实现商业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和商业伙伴的关系更紧密……我聘任了新一代有责任感的商业领导,开始推行“城市美化”计划,建造了千禧公园。这些都是为了吸引来自各地的“世界公民”。“世界公民”是指那些能够在世界任何地方生活,但是选择在那些有作为的地方发展的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这一切努力都得到了回报。40年来,芝加哥人口首次得到增长,10年间,大约增长了10万人,就业岗位也增加了。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蜂拥而至。住在芝加哥市中心的大学学历年轻人一度比美国任何城市都多。

  深圳特区报:您刚才所提及的千禧公园现在已是芝加哥的新地标了,很多媒体报道称该项目是您推行“城市美化”的巅峰之作,除了在设计、艺术理念上的独树一帜,我更想知道这个项目背后更多的故事。

  理查德·戴利:芝加哥是全体市民的城市,因此千禧公园项目绝不是建筑师、设计师或是承包商所主导的,是广大市民所主导的,市民应当能感觉到自己的诉求能在城市的不同角落得到满足,位于市中心密歇根大道旁的千禧公园是芝加哥商界对全体市民的一个馈赠,它“用私人的钱实现了大众的梦想”,这也是执政者最引以为自豪的,因为千禧公园创造性地采用了公私合营的融资方式,总共耗资4.75亿美元,其中2.7亿美元来自政府拨款,其余的资金则得到了包括波音公司、箭牌、英国石油、美国第一银行等私人企业财团的慷慨赞助。

  “世界级城市”的新方向

  深圳特区报:1871年的大火灾几乎摧毁了芝加哥的一切,被视为芝加哥城市之父的规划者丹尼尔·伯纳姆当时为芝加哥做了百年规划,那么百年后的今天,芝加哥又该如何展望未来?

  理查德·戴利:芝加哥不只是和洛杉矶、纽约竞争,而且要与上海、伦敦、巴黎竞争。所以我在2009年倡导成立了由商界人士组成的区域性规划组织——“芝加哥大都市展望2020”。其中有两个核心概念,一是区域发展概念。规划所涵盖的区域,包括伊利诺伊州6个县,272座城镇;其二便是一种伟大的城市精神,如今的芝加哥对国际地位、对“世界级城市”的渴求远比其他美国城市来得更执著。这个规划为芝加哥大都市区的未来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我们希望整个地区能成为全美的中心,并在世界范围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希望能吸引全世界的年轻人到这里定居,起码把芝加哥纳入他们未来发展的考虑范围。这里有很棒的学校,我不希望那些精英毕业后说,我要搬去纽约、旧金山。有人说芝加哥是属于20世纪的城市,但我们希望21世纪的芝加哥仍然魅力无穷。

  深圳特区报:我采访过的每一位美国市长几乎都在标榜国际化以及他们的世界移民,您刚才也说芝加哥是“最美国化”的,那么与其他美国城市相比,芝加哥究竟拥有哪些独特的竞争力呢?

  理查德·戴利:芝加哥和美国总体经济结构基本相同,这意味着它不再严重依赖制造业,而是更迅速地调整方向,立足于东北部和中部工业基础,以商业、服务业引领,率先跻身于全球经济。很多美国城市因为能源紧缺而开始发展清洁技术产业,但芝加哥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长期坚持不懈地以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推行了诸多环保举措。虽然当时芝加哥人有些不太理解,也有些人批评“城市美化”计划,但其实这令芝加哥的中心城区重新充满活力。

  您看到的市中心南区,包括密歇根大道,20年前根本没人在这里投资。从1989年至今,芝加哥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有180亿美元。海军码头和千禧公园现在是芝加哥最具人气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无数游客,也鼓励了更多私人企业对市中心进行投资。芝加哥的生活环境对于渴求刺激和新鲜的年轻人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这里能找到好工作。在市中心区三四英里范围内,我们打造了一个高水准人才池。

  拿波音来说,在决定把总部搬到芝加哥前,曾去达拉斯看过,因为达拉斯的税收比起芝加哥更具竞争力。后来达拉斯的人问波音,为什么选芝加哥,达拉斯哪里做得不够?得到的回答是,波音喜欢芝加哥市中心活力非凡的氛围。而达拉斯更像洛杉矶,几乎所有人都住在郊区,中心城区的密集度不如芝加哥和纽约那么高。地处中心,能方便地联系全世界,这就是芝加哥最大的魅力。

  芝加哥市的其他背景资料

  第一个移动电话通信系统、第一座摩天大楼、第一个期权期货交易市场……芝加哥是许多“世界第一”的诞生地,在美国,三座城市是当之无愧的全球性城市——纽约、洛杉矶和芝加哥。毫无疑问,芝加哥具备全球合作的资源和市场,但与它在工业时代的辉煌相比,其目前的国际影响仍是模糊的。芝加哥在金融、保险业的就业密度很大但并不突出,纽约毫无疑问位居第一。芝加哥高科技活动在50个美国大都市中仅列19,远不及邻近硅谷的洛杉矶。

  从某种程度上说,芝加哥是一个优秀但不卓越的城市。数百年来,纽约、巴黎、伦敦为应对历史和经济发展进行了大量的自我改造更新,而芝加哥相对年轻,仅用一个世纪的时间就成为制造业巨头。进入全球化时代,芝加哥比全美任何一个大都市都经历了更为深远的转型过程。

  新世纪以来,从戴利家族到现任市长伊曼纽尔,都有一个很坚定的执政意愿——将芝加哥置于整个大都市区进行规划和发展,也就是“芝加哥大都市展望2020”,它不只是和美国本土大都市竞争,而是要与上海、伦敦、巴黎等城市竞争。正如戴利推崇的执政观点:当今社会,人的迁徙越来越方便,资产转移一眨眼就能完成。必须让芝加哥变得有吸引力,确保每件小事都是正确的,最终才能成为一个卓越的城市,拥有高质量的美好生活。

  多次造访深圳的戴利非常关心均衡发展的话题,在他看来,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年轻城市尤其需要平衡发展,让中低收入者更有幸福感,建设与市中心平行的多个中心城区,增加更多小型住房以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大力投建公交系统和教育设施等等,这些都是实现深度转型的关键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