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 > 建言国际化

市外办“建言国际化”专栏:专访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陈可石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4日
视力保护色: 字体:

  2014年4月4日,市外事办和深圳特区报联合主办第2期“建言国际化”,本期专访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陈可石,他讲述了深港共建全球金融与文化中心。

W020141019457980460364.png

 

  深港共建全球金融与文化中心

  “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不单是选择几个标杆城市来模仿和学习,更重要的是集聚全世界的智慧,建立具有自身原创性的国际坐标系,纵轴与横轴分别是金融与文化。”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陈可石拥有在世界多国居住工作的经历,在他看来,深圳当前定位“国际化”具有历史意义。

  过去30年,深圳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创造了城市发展的奇迹,再过30多年,当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深圳将发展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城市,与香港共同形成太平洋世纪的全球金融与文化中心,在前海有可能再次书写伦敦一平方公里金融文化中心的成功故事,而前海的成功将辐射出深圳未来30年的发展路径。

  城市经济上升应催生城市文化

  “一个伟大的城市必须有富于艺术创意和全球视野的规划方案,体现空间想象力和文化价值观。”陈可石认为,当一个城市经济处于上升时,正常情况下会催生文化发展。然而,目前很多城市在经济上升时,文化发展并未同步跟进,这个现象值得反思。

  香港是国际公认的全球性城市,然而,曾在香港工作居住了7年的陈可石认为,香港在经济开放、社会建设、城市管理等领域确有一些先进经验可循,但在创新文化、城市规划等方面并无太多亮点可言。 陈可石表示,金融与文化是双翼,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双轴,香港已经把金融业做到了极致。

  深圳应加大发展文化中心力度

  对于深圳提出的“聚集湾区经济”,陈可石认为,关键是“抓住机遇”,从近100年世界城市发展历史来看,全球经济繁荣的聚焦点总是出现在不同的湾区,特定的时间段步入某一个特定的湾区经济时代。旧金山湾区和曼哈顿湾区是目前最为成功的案例。太平洋世纪到来,深圳能否在下一个湾区经济时代成为主角,关键看深圳自身竞争力是否能吸引到国际资源,主要是资本和人才,这两个要素都是天然趋向价值洼地,其中的价值既有经济的也有文化的。

  “未来中国文化发展一定在沿海地区,未来的文化一定是海洋文化,在湾区。”陈可石提出,太平洋世纪的文化中心在中国最有可能的是上海、天津和深圳,而深圳有一个独特的优势:毗邻香港。

  纽约的摩天大楼等硬件条件香港已具备,但惟独在文化层面有所缺失,这个机会就留给了深圳。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完全确立,储备了大量人才,在陈可石看来,深圳国际化的一半已经有香港的支撑,深圳可在此基础上谋求另一层面也就是文化的发展。而香港只有联合深圳才能将文化中心做大做强,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前海与维多利亚港共同形成文化中心

  “深圳与香港在人口数量、交通枢纽、经济总量等方面已经比肩纽约、伦敦等世界特大城市,而前海南临香港机场、北靠深圳机场,地处湾区地带的核心位置。”陈可石认为,如今谈及前海更多的是金融领域的发展,没有提到太平洋世纪文化中心,更没有提到与香港维多利亚港共同形成文化中心的概念。不过,开启前海的发展本身就是深圳一个新的希望,应将文化提到与金融一样的高度来发展。

  伦敦金融城汇集了全球金融机构,世界近三分之一的银行业务和外汇交易在此完成,文化与金融充分互动,最大的博物馆、最强的出版业,利用其文化、人才和金融的优势催生了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陈可石认为,在前海完全可能再次书写伦敦一平方公里的金融文化中心的成功故事,前海的成功可以辐射出深圳未来30年的发展路径。

  (资料收集 秘书处:张超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