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 > 建言国际化

市外办“建言国际化”专栏:专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持人朱力安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4日
视力保护色: 字体:

  2014年7月4日,市外事办和深圳特区报联合主办第12期“建言国际化”,本期专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持人朱力安,他畅谈寻求国际礼仪通行惯例。

W020141019458061933614.jpg

  在上月深圳国际礼仪宣传月上,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老外看点》主持人朱力安笑称自己是“最中国”的法国人。说到文化差异,朱力安最有发言权,多年来的跨文化生活经历不仅让他的名气倍增,也让他对“国际礼仪”以及“国际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些文明礼仪需要包容与接受,必须入乡随俗,但有些未必要照搬,只需遵守“不影响到他人”的黄金法则,而一座国际化城市必定先拥有令人神往的丰富的文化内容才能赢得世界的认可。

文明礼仪的黄金法则

  “即便是在欧洲老牌的所谓现代文明礼仪的国家,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有所差异”,朱力安以自己深夜在德国街头过马路为例说明德国人和法国人的不同之处:德国人永远严格地遵守规则,即便没有车,也不会在红灯亮时穿行,但法国人可能会灵活处理。朱力安认为,文化差异永远都存在,但这不是不遵守礼仪的借口,有些礼仪必须包容接受,也就是入乡随俗,但有些东西可以参照,未必要照搬,所以应当在文化差异中求同存异,找出一些必须遵守的国际礼仪通行惯例。

  在他看来,遵守文明礼仪有一条黄金法则:不影响他人为底线。朱力安以自己从事的大提琴演奏专业为例,古典音乐场合是需要绝对安静的,对这样的场景要有一种神圣感,这就必须入乡随俗,“古典音乐演奏现场,我甚至担心我的呼吸声影响旁边的人,在冬天羽绒服是坚决不能穿的,因为会产生摩擦的声音。”像这样在任何国家都必须遵守的礼仪,深圳市民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这种意识。

拥有被世界认可的特色

  世界上有一些城市,也许其包容性不强,但却是举世公认的国际化城市,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独一无二的被世人认同甚至神往的东西。比如说维也纳,全世界音乐爱好者的殿堂,但其实城市的包容性并不是很强,可能让外来人有距离感,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其在世界城市中的地位。所以,朱力安推崇的观点是:一座城市首先要被世界认可才有可能成为国际化城市,认可的前提是自身要拥有丰富的文化内容。

  “今天的深圳与当年的美国十分相似,从中国各地来的移民构成了这座年轻的城市,城市的可塑性很强,没有太多的历史包袱,而来到这里的市民们都想通过共同努力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美好家园。”在朱力安眼里,年轻的移民城市特色正是深圳推进国际化的独特优势。

(资料收集 秘书处:陈祺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