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 > 建言国际化

市外办“建言国际化”专栏:专访以色列海法市市长尤纳·亚哈夫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4日
视力保护色: 字体:

  2014年10月14日,市外事办和深圳特区报联合主办第17期“建言国际化”,本期专访以色列海法市市长尤纳·亚哈夫,他畅谈海港湾区撬动城市经济新增长点。

  W020141019458154888340.jpg

  “以港口驱动的湾区经济是海法大都市与以色列北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以色列海法市市长尤纳·亚哈夫谈及海法湾区战略时多次强调,“教育”是一个关键词,临海校区项目让大学和研究院走到了镁光灯下,成为湾区发展的知识中心和创新源头。

  “以中国的标准衡量,海法是个小城市,人口只有27万,面积也微不足道,海法除了临海这一优势,没有其它更多的自然资源。但是,海法却产生了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亚哈夫自豪地表示,海法是一个“创新之城”,密集的知识和技术离不开大学和研究院,而大学正是临海湾区的知识中心、学术智库和创新源头,比如海法大学与以色列理工学院等知名学府所孕育出来的学术研究风气和技术开发能力,对海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被喻为“海法心脏”。

  为振兴临港湾区,海法市政府启动了临港校区项目,选址则是之前做仓库使用的毗邻港口。海法拆除破旧的基础设施,发展了全新的城市空间,且资助企业家在此兴建学术机构,如海法大学的辅助机构——卡梅尔学术中心,以及大学、研究机构和学生宿舍。学术活动活跃了该地区的商业和文化活动、休闲场所、咖啡馆、酒吧和艺术家工作坊。同时校园机构还促进周边区域的改造,带动房屋租售业的繁荣,很多学生选择在此居住。

  “湾区是一个先锋实验区,高校资源较为匮乏的深圳应当考虑突破现有教育的发展模式,在这个试验区做一些新的尝试,引入大学和企业研究院。”亚哈夫建议,深圳要引导大学中的创新载体与企业积极合作,在重大课题、前沿技术等领域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研究产出,便利研究成果产业化。

  海法港历史悠久,海法市曾发起一项行动,目的是制定老港口东移计划,将其改建成倚靠旅游码头的城市滨海湾区。慢慢地,这些码头不再用于船只停泊,转而用于举行休闲、娱乐、酒店或商业活动。根据该计划,港口的仓库将被建成滨海区的幕墙,同时还增设商业、休闲、就业、旅游业建筑。这样一来,港口就摇身一变成为海岸边的活动中心。

  振兴海法港,使其成为海法建设国际性海港城市的主角,已经成为海法市民的共识并体现在城市规划中。过去几年,围绕海法港建设,海法市政府一直在努力吸引投资者建设新的酒店,开发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截至目前,先后有50家酒店投入建设。同时,旅游基础设施相继开发,包括海滨步行街、市中心商务休闲区的改造和建设、码头扩建和老港区的海滨区开发等。

  说到湾区,亚哈夫认为,深圳在湾区规划方面应当有市民的参与。“我们的规划从设计到实施,都需要市民的广泛参与。我们的市政府里有一个公众诉求办公室,一旦有重大项目开始规划,就会派出工作人员做入户访问。尽管很多人会认为市民并不具备专业的规划知识,但是他们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关注的、担心的要素提出来。”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资料收集 综合处:曹晨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