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 > 建言国际化

市外办“建言国际化”专栏:专访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周丽亚、缪春胜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05日
视力保护色: 字体:

  2014年11月5日,市外事办和深圳特区报联合主办第22期“建言国际化”,本期专访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周丽亚、缪春胜,他们畅谈“服务+科技”双翼驱动海洋经济。

W020141113846964626095.png

  “海洋具有开放、包容和国际化的特征,开发海洋就意味着要接轨国际规则、拓展国际合作,海洋强市战略将推动深圳融入全球经济,尽快迈向国际化城市,”作为城市规划者,周丽亚、缪春胜近年来一直在研究世界著名海洋城市的战略规划。在他们看来,富有影响力的海洋经济、深厚的海洋文化和宜人的滨海风貌是深圳发展国际化湾区名城的重点领域。

  上海自贸区、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国家级战略新区相继获准实施合作示范。“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形势下,深圳应当考虑错位发展,将海洋作为切入点,寻找更具有针对性的战略定位。”周丽亚认为,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世界经济格局孕育着深刻变化,沿海国家普遍调整或制定新的海洋战略和政策,加大海洋科技研发投入,优先布局海洋新兴产业。在南海开发的历史性机遇面前,深圳拥有面向南海的地缘优势和历史基础,以及与国际环境接轨、市场经济活跃、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等优势,因此,深圳最具实力代表国家参与全球海洋竞争。

  作为独特的地球资源,海洋是国家“海上丝绸之路”的支撑要素,丰富的“海洋味”是著名湾区的基本内涵。周丽亚、缪春胜通过长期研究发现,深圳陆地空间极为有限,但作为海滨城市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如挖掘海洋题材,可有效促进城市转型,建设海洋强市将成为国际化湾区名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此方面,国际知名海洋城市的发展经历证明了这一点,如伦敦历经多个世纪始终抓住航运中心成就其全球城市的地位;新加坡经过多次升级跃升为国际海洋工业发达的城市;迈阿密在传统滨海旅游资源中不断拓展新兴海洋元素。

  深圳的海洋大有可为。具体来讲,应将服务与科技双翼驱动形成海洋经济高端集聚。缪春胜认为,新加坡海洋经济的发展模式值得借鉴,既有港口和贸易的优势,又有发达的海工装备、涉海金融等服务业,集合了“纽约+香港+奥斯陆”的特征,二、三产业皆备,是金融、航运和海工的综合性海洋经济高密度、高质量集聚形态,实现海洋经济的全产业链整合,并直接形成了新加坡的核心竞争力。

  “以海洋金融为突破口,深圳可发挥金融产业和前海金融改革创新示范优势,集合各界的力量,着眼南海开发,打造国家海洋金融中心平台。” 缪春胜建议,深圳近期重点争取落实中国海洋基金、南海开发投资基金、国际海洋开发银行等启动项目,同时深入推进科技兴海工程,积极争取国家海洋局海洋研究所落户深圳,引进国际国内海洋高等院校在深圳建设海洋特色学院,努力在海洋生物、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培育3-5支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世界一流科研团队。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资料搜集 综合业务处:曹晨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