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 > 学习借鉴国际友城新时代走在最前列

市外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报道”专栏——学习借鉴国际友城 新时代走在最前列(五)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06日
视力保护色: 字体:

  2018年12月6日,市外办与深圳特区报共同策划组织“学习借鉴国际友城 新时代走在最前列”大型报道活动,今期报道阿姆斯特丹:循环经济的领跑者。

W020181227426793628555.jpg

W020181227426794075506.jpg

汉斯·厄宾克(Hans Ubbink)是荷兰著名服装设计师。图为汉斯正在讲述他的“可持续时尚”设计理念。

W020181227426794278038.jpg

荷兰风车标志当年“海上马车夫”的创新之变。

W020181227426794445689.jpg

荷兰物流公司Greenway繁忙的分拣车间。

  “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为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

  被誉为“荷兰的莎士比亚”的著名诗人冯德尔17世纪创作的这首诗歌,堪称那个时代“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典型形象。

  从围海造地到退耕还海,从资源稀缺到智能资源管理、实践循环经济理念的全球领跑者,从贸易立国到欧洲创新中心、物流中心……数百年来,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开放、创新,使得处于“堤坝里”的“低地之国”荷兰,以4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和约1700万人口,在全球舞台上绽放着不一样的光彩。

  日前,深圳特区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采访报道团体一行,来到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的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探访这座创新之城、钻石之都的璀璨和菁华。

  从围海造地到退耕还海

  上帝创造了世界,而荷兰人创造了荷兰。

  英语世界的这句俗语,传神地反映出了荷兰人民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由于近三分之一国土面积低于海平面,日夜听着北海涛声的荷兰人不堪海水洪涝的无尽噩梦,在漫长的历史上多次围海造地,最为知名的就是“须德海工程”和“三角洲工程”。荷兰围海造地的面积占到了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二生活在曾经是海床的土地上。阿姆斯特丹就是围海造地而来的。

  从阿尔梅勒到莱利斯塔德,车行宽阔的堤坝上,劲吹的寒风中,一边是北海一望无际的湛蓝海水,一边是围海造就的湿地公园;一边海浪汹涌,一边湖面宁静,令人不禁感慨自然之伟力、荷兰人之神功。

  邻近的万内佩尔维恩,在堤坝庇护下,夕阳余晖中,牛羊猪悠闲自在地啃着牧草,一派田园牧歌的旖旎风光。

  “这都是荷兰人实施‘退耕还海’方案的结果,我们要优化生态系统,与大海和平相处。”荷兰五度集团(FIVE°)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弗·艾斯伯格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荷兰人开始反思,对大海、土地间关系有了新认识,从过去注重洪水防御,发展到更加重视对海岸系统的保护、创造和谐海岸,逐步在围海的土地上打造更多的湿地、湖泊,吸引了众多鸟类栖息,不断恢复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回收利用双轨增长

  废物回收利用率79%,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高达96%。

  作为全球循环经济的热点地区,荷兰通过法律引导、约束,推动循环经济健康发展并走上了市场化道路,不断打造循环经济新的增长点,堪称实践循环经济理念的全球领跑者。

  “荷兰地少人多,人口密度非常高。有限的空间和资源,倒逼我们走循环经济、智能资源管理路子。”荷兰物流公司Greenway执行总裁威廉扬.德罗斯特说。

  事实上,荷兰自1979年就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制度,在全国形成统一、高效的废物资源管理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既需要政府的决心、法律的约束,也要靠市场的调节。”德罗斯特说,据相关部门统计,荷兰循环经济的成功实践为相关领域增加数十亿欧元交易额,还使荷兰的原材料进口量每年减少约1亿吨。

  近年来,荷兰政府启动了全国性循环经济项目,提出到2050年实现全面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回收利用的双轨增长。

  与大家互加微信的德罗斯特到访中国多次。在他看来,阿姆斯特丹和深圳都是创新之城,双方可在智能城市、节能环保、水资源管理、循环经济、绿色物流等领域加强合作,服务可持续发展,造福两地人民。

  中国市场带动欧洲品牌成长和发展

  “我们为不同的时装品牌提供资源整合服务和解决方案,希望把欧洲时尚新品牌带到中国。”艾斯伯格说,公司与时尚设计产业相对集中的中国珠三角、长三角的一些城市合作最多,在天猫、京东也都开设有网店。

  “中国制造很强,不仅是劳动力成本优势,更是高质量高智能的技术优势。”国际服装联盟秘书长兼荷兰时尚产业协会副主席马泰斯·克里提告诉深圳特区报,一些主打环保设计的品牌,在荷兰乃至欧洲相对较小市场发展较慢。随着市场认可度和消费者接受度不断提升,中国已从生产制造大国变成消费大国,可以带动欧洲的品牌快速成长和发展。

  “从物流上看,荷兰是欧洲的‘门户’,可从这里发展到欧洲内陆国家。”德罗斯特说,Greenway专注于绿色物流包装,探索出一整套领先的智慧、绿色物流解决方案,为欧洲一些小的时尚品牌提供专门仓库和集约化物流服务,通过整合,提速增效,降低成本,节能环保。

  “我们在盐田港开设有专门针对欧洲一些时尚品牌的物流仓库。”德罗斯特表示,这些服装在中国生产、包装好,运到荷兰后就直接送往各个店铺,减少了中间环节。“荷兰物流发达,人也勤奋。这个中欧合作的解决方案正逐渐向瑞士、比利时、丹麦、英国等欧洲其他国家延伸。”

  以梦为马

W020181227426794681850.jpg

500多年前,世界上最早的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在此成立。

  “我设计的不是服装,而是梦想。”

  在荷兰时尚产业协会,创意室内墙上的这句话令人深思。

  以梦为马,勇往直前。

  700多年前,生命中不能承受其扰的荷兰人鞭指海患,围海造田、海中拓疆,筑起堤坝1800多公里,护家卫国,再造荷兰。

  500多年前,大航海时代,凭借精明的商业头脑和占世界七成规模的巨大货运海船,荷兰人纵横四海,“弹丸之国”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铸造了整个17世纪独属于荷兰的海上商业帝国。

  同样在17世纪,世界上首个以金融股票为主的证券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诞生,并在进入21世纪后,与巴黎、布鲁塞尔两大证交所合并,成为世界上首个跨国境的泛欧交易所。近年来,该证交所尤为注意培养、发掘高新技术企业股票上市。

  如今,红砖墙面、各式山墙、尖塔、高耸的钟塔依然是阿姆斯特丹证交所的标志。2012年才安放的铜牛,在门口蓄势发力、奋蹄向前,一如开放包容、创新向前的荷兰人。

  退耕还海、智能资源管理、打造循环经济新的增长点、欧洲创新中心物流中心……作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国家之一,荷兰以梦想和创新缔造了昔日荣耀,续写着今日辉煌。

  国立博物馆、梵高博物馆、安妮之家……创新不止的荷兰,在开放包容中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化艺术,博物馆数量多达上千家,密度居世界第一。仅在阿姆斯特丹,就有40多家。

  各式风车、各色郁金香妆点之外,阿姆斯特丹通达全城的运河网络,奔涌的正是自由之精神和创造的力量。

  唯有自由开放,方能创新创造。

  事实上,诚如昆德拉所言,最糟糕的不在于这个世界不够自由,而在于人类已经忘记自由。

  以梦为马,幸福可达。

  88岁的泵站退休老工人莫勒曼:感恩大海,时刻保持敬畏之心

W020181227426794800720.jpg

88岁高龄的莫勒曼精神矍铄,中气十足,思维敏捷,他热心地介绍。

  位于荷兰中部的弗莱福兰省是荷兰围海造田的产物。Wortman泵站是该省的三个泵站之一。日前,深圳特区报一行在泵站采访时碰到了88岁的泵站退休老工人莫勒曼。

  “莫勒曼在荷兰语中指的是‘风车人’。”寒风阵阵,凉意袭人,打着领带、穿着夹克的莫勒曼年届90,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热心地向我们介绍情况。

  “我1961年就来到这个泵站,工作了近40年。我家就住在不远处,每天都在这附近散步,还经常来泵站这里看看。”莫勒曼指着泵站墙面上的一组浮雕说,“雕塑中的这个女人象征着大海,男人象征着大地,男人左手上的一只鸟象征着这个国家。男人和女人通力合作,构建了现在的家园。站在他们中间的孩子将一把稻谷抱在胸前,象征着丰收,旁边还有海洋和大地带来鱼、动物等‘果实’。”

  在莫勒曼看来,所有女人都是给予者,象征着大海的女人虽然给予甚至放弃了自己的一部分,但实际是人类用蛮力去夺取。“我们对大海感恩的同时,也时刻保持敬畏之心,这是我在泵站工作多年的最大感悟。我的工作是检查和维修泵站内的所有机器,并监控水位,确保水位在合理的区间内。”

  “我和太太结婚65年,有6个孩子,现在的退休生活很平静也很满足。太太让我多出来走动走动。这不,我正准备去朋友家帮他翻新院子呢。”莫勒曼笑着说。

  在他的朋友、75岁的尼可拉斯家里,尼可拉斯正忙着把做围墙的木板从车上搬到院子里。儒雅健谈的尼可拉斯告诉深圳特区报,他在海边住了45年,这里风景美好,空气清新。

  “年纪大了,我希望住得离海更近一些,就买了这个房子。”尼可拉斯说,最近正忙着翻新院子,所以找来好朋友莫勒曼帮忙。

  荷兰知名服装设计师的“可持续时尚”理念

  “时尚不是更新的,而是更好的”

  用菌菇根做服装、将藻类转化为环保染料、用可分解的缝线让衣物回收轻而易举……

  “可持续时尚”(Sustainable Fashion)近年来已成为荷兰时尚产业关注的焦点话题。为了让时尚产业更环保,前卫的荷兰人绞尽了脑汁。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时尚产业每年产值约为3万亿美元,但同时产生了全球20%的废水和全球10%的碳排放量。

  面对时尚产业背后的环境污染,荷兰设计师如今更关心的是:如何减少时尚产业的浪费?如何将线性模型转换为循环模型?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汉斯·厄宾克(Hans Ubbink)是荷兰著名服装设计师,他是最早关注和践行“可持续时尚”的服装设计师之一。他的弟弟达可·厄宾克(Taco Ubbink)是时尚品牌推广公司Gateway O的首席执行官。近日,深圳特区报一行走进汉斯·厄宾克的工作室,与这对走在时尚前沿的兄弟进行了一场关于“可持续时尚”的对话。

  百年旧工厂变身时尚工作室

  汉斯的工作室位于阿姆斯特丹市区,这个由废弃工厂改造的时尚空间散发着前卫而复古的魅力,蕴含粗犷而精致的格调。

  浅蓝色衬衣,深蓝色西装马甲,灰色牛仔裤,身穿自己设计男装的汉斯神采奕奕,开朗健谈,完全看不出来已经57岁了。

  “很高兴在这里见到你们,因为我的设计理念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汉斯热情地迎接深圳特区报一行,带着参观工作室,“这是一个上百年的火车制造工厂,我们6年前买下来并重新改造,让旧工厂焕发了活力。”

  “改造中我们没有改变工厂的结构,保留完全开放的空间,留存旧工厂的老物件,比如机器引擎、椅子、行李箱等,以巧妙的设计转化为别具风格的装饰品。”汉斯说,“创新的同时,不能忘记历史和传统,因为这是我们的灵魂。”

  让衣服更有价值和灵魂

  汉斯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服装行业时,已意识到纺织品和时尚产业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时尚产业是污染环境的产业之一,而市场总是鼓励消费者不断购买新的衣服。”

  “时尚不是更新的,而是更好的。我一直坚持选用高品质的产品和面料,这对于时尚产业而言具有长远的意义。”汉斯坚信,未来的服装材料将更有科技含量,质量更好,使用的时间更长,人们更珍惜自己购买的服装,衣服也将因之更有价值和灵魂。

  除了用料环保,价格透明化也是汉斯的一大宗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汉斯率先在服装标签上公开衣服的成本价和生产地的具体地点。直到如今,依然很少有其他设计品牌这样做。在汉斯看来,公开成本价不仅提升品牌影响力,也把定价权还给消费者。

  达可笑着说:“当时很多人说我哥哥太天真,但也因此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推动可持续时尚的发展。”

  品牌理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

  汉斯目前拥有自己的同名品牌HU.Man。他说,HU.Man 蕴含了中国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创作设计过程中,我更多地思考服装与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的设计理念有很深的影响,很高兴能接受深圳特区报的采访。我坚信,未来50至100年,中国是引领世界发展的新方向。”汉斯说。

  达可对此表示认同。他说,荷兰时尚品牌十分希望进入中国市场。“我去过几次深圳,对荷兰时尚企业而言,深圳可以提供很多机会。特别是有了微信,实在太方便了,目前我们正计划通过微信小程序推广荷兰的时尚品牌。”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资料收集: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