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要闻

深圳与全球28个国家43个城市结成友好城市或友好交流城市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3日
视力保护色: 字体:

  与国际接轨、建设国际化城市,是深圳一直以来矢志不渝的目标——

  2008年,深圳提出“学习追赶世界先进城市”的目标和相关措施;

  2009年,国家批复《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深圳要建“国际化城市”;

  2010年6月,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

  2011年5月,《深圳市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首次对外公布:10年后,深圳将跻身“亚太有重要影响力城市”;2050年,深圳与香港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共同发展,形成与纽约、伦敦、东京比肩的国际化城市群;

  2011年8月,深圳大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不一样的精彩”,这座走过31年发展的青春之城,借大运会历史机遇,开始了新的出发……

  打造国际化城市,深圳一步一个台阶地前进。诚如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海闻所言:“当我们用国际化城市的视角来回顾深圳走过的都市现代文明之路时,惊喜地发现深圳已经在这方面初步具备了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优良条件。”

  国际盛会“橄榄枝”青睐深圳

  “地球村的村民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国际化城市”,“国际化的城市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或吸引力的大都市”,“城市的品质取决于城市的人才素质”。在2011年11月18日的“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20位嘉宾围绕国际化城市建设的要素、标准、核心规范等畅所欲言,建言献策。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在会上提出了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以加强顶层设计来增强“领导力”,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增强“竞争力”,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来增强“影响力”,以高质量的城市发展来增强“承载力”,以城市文明法治水平的提升来增强“软实力”。

  在此之前,2011年8月12日拉开帷幕的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是深圳首度举办的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超过12000名运动员、教练员、随队官员前来,对这座年轻的城市留下深刻印象。罗马尼亚总理埃米尔·博克是第一次来深圳:“举办大运会的城市是能够代表未来的城市,我从深圳找到了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依然成长的答案。”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是大运会留下的一笔重要财富。

  深圳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近年来,一些大型的国际文体赛事纷纷将“橄榄枝”投向深圳,“世界杯”高尔夫球赛、中国杯帆船赛、大梅沙国际游艇展、F1世界摩托艇大赛等,这些都是提高深圳国际知名度的难得机遇。

  今年年底,深圳将接连举办两场国际盛会:第十一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和2012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研讨会,来自经合组织等国际智库的著名专家学者将聚集深圳,探讨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前景和路径,世界的目光将再次聚焦深圳。

  国际化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深圳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创立伊始就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区成立31年,经济的外向型程度日益增高,外贸出口额接近世界出口总额的1%,外贸依存度超过300%,世所罕见。面对全球化的趋势,深圳没有退出的选项,只能选择以何种方式融入全球经济。

  在不断谱写高科技企业成功传奇的历史进程中,“高交会”享誉海内外,赢得了“中国科技第一展”的美誉,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展会之一。10年来,“高交会”演绎着会展与产业的精彩互动,力助深圳企业通过“高交会”这一平台“走出去”,并通过海外分会提升深圳自主创新的知名度,引进海外创新资源。未来,深圳将努力把“高交会”打造成为“世界科技第一展”。

  从2000年的2000多平方米、20余家企业入驻的留学生创业“小暖巢”,发展到眼下留学人员创业园10家、“留字号”企业达1600多家、超亿元产值的达26家的“大孵化器”,11年间,我市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通过不断打造留学生创业园、产业园、虚拟大学园、国际科技商务平台等引智载体,为海外人才搭建起了广阔的创业平台。

  全球化合作网络即将织就

  “十二五”规划,描绘着广东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深圳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重要角色?

  “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文化创新中心”、“区域文化中心”、“文化国际名城”等一个个概念,饱含着省委省政府对深圳未来发展的期盼。

  1985年2月21日,休斯敦市长惠特曼致函当时的市领导,正式提出与深圳结为友好城市的建议。在1986年休斯敦建市150周年之际,两市正式缔结友好城市,休斯敦成为深圳创办经济特区以来与外国结成的第一个友好城市。

  今年5月底,王荣书记率团出访阿根廷,见证了深圳与布宜诺斯艾利斯缔结友好交流城市备忘录,两市在创意文化、基础教育等9个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今年9月初,市长许勤率队赴印度尼西亚第三大城市万隆考察访问,许勤市长与万隆市市长达达·罗萨达正式签署深圳—万隆加强友好交流合作备忘录,两座城市正式缔结友好交流城市。紧接着,深圳与以色列海法市缔结友好城市,如今海法市市政厅在显著位置安放了深圳标牌,合作的手从此拉得更紧。

  截至目前,深圳已与全球28个国家43个城市结成了友好城市或友好交流城市,包括俄罗斯喀山市、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西班牙巴塞罗那、英国苏格兰地区等,一张延伸至国际的全球化合作网络即将织就。

  为进一步推动《深圳市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的落实,我市聘请郎朗为首位“深圳国际形象大使”,郎朗专程出席的深圳国际形象推广柏林推介会、伦敦推介会取得圆满成功。

  为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市外办与深圳特区报社联合开设了“国际名城市长访谈”专版栏目,从今年6月初开始,组织记者采访国际名城市长,集中介绍国际名城发展经验和治理理念。目前,栏目已报道了美国洛杉矶、亚特兰大、韩国首尔、釜山、泰国曼谷、法国图卢兹、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瑞典马尔默、以色列海法、西班牙巴塞罗那、日本福冈等城市的专稿,介绍这些城市的发展经验和治理理念。各城市的市长都真诚地寄语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提出了诸多有益的建议,为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增添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