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 > 国际化进行时

市外办“国际化进行时”专栏——聚焦构建全球创新平台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02日
视力保护色: 字体:

  2016年6月2日,市外事办和深圳特区报联合主办“国际化进行时”专栏。本期聚焦构建全球创新平台。 

W020160602401486841702.png

 

  集聚全球创新要素的“磁力场”

  深圳多元化构建海内外创新平台

  无共享,不创新,当全球步入“积木式创新”年代,不同创新要素之间如“积木”般聚集在国际知名的创新高地,形成一种合力。以“创新创业”、“技术转移”、“绿色低碳”与“一带一路”为关键词,深圳正在通过建立国际科技商务机构聚集平台、海外创新中心以及开往各国的创新创业直通车等多元形式参与制定国际通行规则及行业标准,为深圳向全球创新链上游攀升赢得了先机。

  互联网时代,衡量一座国际化城市的标准正在悄然改变,而新标准的核心便是这座城市的“磁力”,即吸引世界各地富有创新智慧的能力,使其成为全球创新和引领潮流的枢纽。与此趋势不谋而合的是:2016年《落实第六次党代会部署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重点工作项目》即包括建立联合创新中心、共建深圳全球创新创业直通车体系。

  在开放中积极融入“全球创新圈”

  加快建设国际领先的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创新中心……今年深圳两会上,一系列新提法、新目标彰显深圳“创新”欲走“国际化”道路的决心。

  密歇根,全美先进制造业创新网络中的重要成员,近年来,以新能源、生命科学以及新一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未来产业”成为密歇根州经济转型发展所倚重的关键支撑,也为深圳与密歇根开启全方位创新合作提供了无限空间。

  2015年8月,密歇根州州长里克·斯奈德率团访深,在与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马兴瑞的会谈中,双方达成共识通过加强科技合作共享创新资源,推进两地共建联合创新中心。随后,市主要领导积极推动并召开协调会商讨具体事宜,明确由深圳市外办与深圳市科创委负责牵头创新中心的推进工作。历经8个多月的精心筹备,“创新中心”这一构想走下了蓝图,走进了底特律。

  美国当地时间5月10日,底特律,《深圳——密歇根贸易、投资和创新合作中心合作备忘录》正式签署。根据备忘录,双方共建深圳——密歇根联合创新中心(简称“深密中心”),重点推动技术转移、产学研合作以及人才培养,具体包括利用双方创新载体,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并与双方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助力两地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开拓等。该中心还将推动密歇根大学等知名大学与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的校际合作,联合培养富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

  伴随该中心的成立,一系列具有强烈“未来感”的项目也同期落地。记者注意到,此次签约项目涉及领域与今年1月深圳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深圳行动计划》所提出力争2025年成为国内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制造排头兵,跻身国际制造业强市之列的目标“相向而行”。

  作为美国高端制造业振兴计划的重镇,密歇根州堪称“创新与制造”融合的典范,最大程度地吸纳和运用密歇根州的科技创新资源,“深密中心”将与比亚迪公司开展绿色公共交通创新设计、智能汽车、先进新型材料等联合研究项目,并与深圳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以及ABB(美国)公司机器人部开展制造自动化项目规划与组建、新型制造工艺及机器人应用技术合作项目。

  视线从海外回到深圳。早在2004年高交会期间成立的深圳国际科技商务平台如今看来颇具前瞻性,由政府出资建设,提供办公场所、优惠政策、专业化服务吸引境外非营利性科技商务机构入驻引领国际科技合作的模式属国内首创。

  近日,省市主要领导先后赴该平台调研,期冀该平台在科技合作、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探索更趋国际化的运营模式,成为构建全球创新生态圈的有效载体。

  仅以2015年国际技术转移为例,该平台共引进芬兰、以色列、美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28个项目,协助中以高科技合作促进中心、美国五大湖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建设深圳高科技企业研发中心平台。

  深圳,与全球创新没有距离

  “有理想的人到深圳,有梦想的人到前海!”这是前海向全球创新优才发出的召唤。

  与深圳国际科技商务平台主打的“科技牌”不同,前海吸引金融、法律、咨询为代表的高端专业行会组织为创新创业提供服务。

  作为首个国际化青年创业社区,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逐步成为引进国际创新创业平台机构,即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最佳载体。今年以来,已有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互联网专业协会、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等机构入驻,为深港及全球创业团队提供辅导和帮助。此外,香港律师协会、会计师协会、网络专业协会等协会的金融投资专家、风投机构专家、各类技术专家陆续常驻前海并时常光顾“梦工场”提供咨询服务。

  全球化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以发达国家为代表掀起了一波全球性的“积木式创新”浪潮,哪里有新思想、新商业模式,哪里就会迅速聚集人才、技术、资本这些创新要素。市投资推广署搭建的“全球创新创业直通车”通过网罗海外资源,不仅缩短了深圳与全球创新的距离,也为创新项目来深落户提供承接载体。

  记者近日从市投资推广署获悉,今年的直通车目的地刚刚敲定,其中包括日本、德国、匈牙利、西班牙、澳大利亚和英国,真正实现深圳与世界各创新高地24小时无间隔的信息、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互联互通互融。 按照相关规划,该署将促进深圳产业园区与美国硅谷和波士顿、以色列特拉维夫、日本筑波等全球主要创新高地建立20张左右全球创新创业直通车一级网络,并进一步打通一级网络节点间的微循环,在此基础上搭建20张左右二级网络。到2018年,基本形成“主干网络全球高速运转,子微创新体系全市链接”的立体化动态创新创业体系。

  联通世界的“绿色梦想”与“丝路愿景”

  共同的愿景,绿色的梦想……自2015年3月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深圳市政府以及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来,市外办一直致力于引进WWF在深圳设立代表机构并推动该基金会与深圳全方位绿色创新合作。目前,前海管理局已与WWF达成协议共同推动深港生态保护,开展前海生态文明顶层设计,推动前海建成“零垃圾、零二氧化碳排放、零水足迹”的全球领先的零碳城区。

  创立于1961年的世界自然基金会是全球享有盛誉的、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保组织之一。“未来国际化城市必须符合可持续增长趋势,适合世界各地人们居住,引领国际化须先引领低碳城市的标准。” WWF总干事马可·兰博蒂尼十分看重深圳作为中国环保先锋城市的示范效应,期望与其共同探索类似“碳足迹计算器”的创新项目,实现城市管理治理的绿色转变,通过制定低碳标准带动WWF在中国及新兴国家的发展。

  不仅是“绿色梦想”,深圳还承载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互通的“丝路愿景”,今年1月,深圳国际科技商务平台再出创新之举,由入驻平台的9家单位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联盟,作为开放、共享的公益性服务平台,该联盟推动成员间协同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化,通过整合“一带一路”相关信息,通过建立数据库,对及沿线重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及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实时发布、解读,助推深圳引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创新合作以及相应技术标准研发。

  我看国际化

  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深圳代表处负责人华宁:

  对于高科技产业来说,只有引领未来行业标准才能抢占技术创新的制高点。深圳的信息电子技术产业高速发展,但与之相对应的参与IEEE的工程师数量却远低于北京、上海等城市,选择落户深圳正是希望增强中国本土电子科技研发的原创力,让更多深企在国际标准的研发与制定中拥有话语权。

  保加利亚商业发展协会深圳代表处主任萨宾娃·波波娃:

  保加利亚对于深圳来说还是一个新兴市场,尤其是保加利亚的“再工业化”需要为传统制造业引进更多前沿科技,通过进入深圳国际科技商务平台,不仅与深圳本土企业建立联系,也通过其他入驻机构了解到更多来自全球的资源和信息。

  全港各区工商联执委会主席卢锦钦:

  香港拥有法律、金融、会计等领域的国际化专业人才集聚优势,深圳科技产业发达,通过“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不仅让更多青年实现创业梦,也为深圳吸引高端人才和全球资金,同时为香港的产业多元化出谋划策、提供养分,推动两地共建国际化大都市。

(资料来源:深圳特区报,资料收集 秘书处:方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