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 > 学习借鉴国际友城新时代走在最前列

市外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报道”专栏——学习借鉴国际友城 新时代走在最前列(八)、(九)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2日
视力保护色: 字体:

  2018年12月12日,市外办与深圳特区报共同策划组织“学习借鉴国际友城 新时代走在最前列”大型报道活动,今期报道德国汉诺威和法国伊夫林。

W020181228357510867722.jpg

W020181228357510988325.jpg

汉诺威市长斯蒂芬·索斯托克

W020181228357511030022.jpg

2015年10月,汉诺威与深圳结为友好交流关系,是深圳“鹏友圈”里一名重量级的新成员。图为1913年建成的汉诺威新市政厅。

    汉诺威市长斯蒂芬·索斯托克接受深圳特区报专访:汉诺威:打造德国工业4.0与深圳智造契合平台

  汉诺威是德国下萨克森州的首府,享誉中外的工业、会展和旅游城市。众所周知的德国工业4.0概念就是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的。2015年10月,汉诺威与深圳正式结为友好交流关系,是深圳的“鹏友圈”里一名重量级的新成员。

  汉诺威的初冬,呵气成雾,本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采访报道特派记者一行比约定时间提前了10分钟到达市政厅,发现汉诺威新闻发言人克里斯汀·梅巴赫(Christina Merzbach)女士已经在大楼门外迎候了。

  汉诺威市长斯蒂芬·索斯托克(Stefan Schostok)在他带有小会客厅的办公室接待了本报特派记者,他回顾了两市近年合作交流的概况,并对通过制造业智能化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拓宽在文化艺术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合作最为期待。

  从展馆到足球场 两地交流频繁超预期

  虽然正式“结好”只有3年的时间,汉诺威与深圳的合作交流活动却非常频繁,特别是一些企业、民间的交流活动,范围已经从展会合作、经贸合作拓宽到了大学课堂、足球场和音乐厅。索斯托克告诉本报记者,他对上次在深圳的经历仍然印象深刻,当时是2015年10月28日,他率领来自商界、科学界、文化界和民间社会的43人代表团访问了深圳,随后,两地合作交流迅速升温。

  汉诺威在会展业享有盛名,无论是在汉诺威本地举办的一些展会,如著名的CeBIT展会(汉诺威消费信息电子展)、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等,还是由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在中国发起或参与主办的展会,如华南国际工业自动化展览会(IAMD)等,都不乏深圳厂商的身影。

  最近,汉诺威米兰展览宣布正式控股深圳国际激光展的主办者——深圳星之球,2019年5月,双方联合打造的新版深圳国际激光展将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

  在教育和科研方面,2016年2月,莱布尼茨汉诺威大学与深圳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互派学生交流学习,目前,来自汉诺威的第一名学生已经在深圳学习。两地有中学结成了友好学校,并在深圳国际青年音乐节上同台演出;体育方面,汉诺威96球队与深圳宝安区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将在足球教育和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

  从创新到可持续发展 携手促进制造业走向智能

  两地的友好合作关系为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索斯托克说,德国展览公司、大众汽车、大陆轮胎等都在中国设立了总部,并且在深圳开展了很多业务。深圳方面,通信企业海能达在汉诺威设立了子公司,也发展良好。

  随着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主要的工业制造和技术创新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成为中国产业升级的新驱动,而德国提出的“工业4.0”与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可谓不谋而合,双方在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低碳化创新发展方面存在巨大合作空间。例如,通过展会这个窗口,“深圳智造”可以在汉诺威寻找与“工业4.0”合作的最佳契机。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有6500个参展商,其中1200多个来自中国,而这其中大部分来自深圳所在的广东。

  此外,德国在如何保护环境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尤其与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技术研发及制造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这一领域,未来汉诺威和深圳之间将出现许多新的合作机会。

  从医疗到文化创意 全面拓宽两地合作空间

  谈到双方的合作潜力,索斯托克说,除了经贸合作与技术交流外,汉诺威与深圳还可以在文教、体育、医疗等多个领域加强合作。

  汉诺威和深圳同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意城市联盟成员,深圳是设计之都,汉诺威是音乐之都。在莱布尼茨汉诺威大学,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是国际生里面最多的。索斯托克说,汉诺威将申请“2025年欧洲文化之城”,期待与深圳开展更多文化领域的合作。

  在医疗卫生领域,2016年5月,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和德国汉诺威国际医学创新公司在深签署协议,由汉诺威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INI)玛吉德·萨米教授及其团队和中方一起合作建设、运营深圳萨米医疗中心,该医疗中心已经正式营业。萨米教授还被授予深圳市荣誉市民,索斯托克说,这对汉诺威是一种殊荣。

  “改革开放让深圳变成了令人自豪的国际化城市,它是代表开放和创新的中国名片,对世界传递了友善的姿态。”索斯托克衷心祝愿两地的合作进一步得到深化。

W020181228357511095714.jpg

  伊夫林省秘书长伊夫·卡巴纳

  伊夫林省秘书长伊夫·卡巴纳:伊夫林省愿意成为中国企业进驻法国辐射欧洲的桥头堡

  伊夫林省是法国大巴黎地区的一个省份,俗称78省。提起省名,或许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提起它的省会凡尔赛市和那里著名的凡尔赛宫,却广为人知。

  伊夫林省于2017年2月9日与深圳建立友好交流城市关系,时间不到2年,算是一位新“鹏友”。本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采访报道特派记者一行,一大早就驱车从巴黎前往伊夫林,遗憾的是天公不作美,一路上浓雾沉沉,伊夫林带着面纱迎接了我们。

  在凡尔赛的伊夫林省议会,秘书长伊夫·卡巴纳(Yves Cabana)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经过一个小时的亲切交流,待我们离开时,浓雾仍未消散,但这位新“鹏友”的面貌经卡巴纳先生的讲述已清晰生动了起来,双方友谊和合作的美好前景也令我们振奋且充满期待。

  因和深圳发展历史相似而结缘

  卡巴纳告诉我们,伊夫林对和深圳建立友好交流城市关系极为重视,它并非机缘巧合之举,而是基于多方面原因做出的慎重选择。

  从个人的角度讲,多年前卡巴纳曾担任法国著名企业威立雅环境集团的总裁顾问,威立雅集团当年和深圳水务集团有过战略合作。虽然当时深圳在法国并不是一个知名城市,但他因为工作关系,开始慢慢了解深圳、喜欢深圳。

  卡巴纳认为,如果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深圳的发展史和伊夫林的发展史是极为相似的。两地都在发展初期就十分注重工业发展,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都将高科技产业摆在了重要位置,都面临着来自本国其他城市的竞争,都需要在未来发展中加速进入科技发展快车道。今天的伊夫林,是大巴黎地区的工业大省、文化艺术大省,同时也是最宜居的省份之一,而这些特质,今天的深圳同样具备。

  “或许深圳没有北京、上海的影响力来得那么大,但深圳是中国最年轻、最具活力的城市,我们看好深圳的未来!”卡巴纳说。

  创新是伊夫林和深圳在经济领域合作的底色

  “友谊和文化交流是所有合作的基础,而伊夫林和深圳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是以创新为底色的。”当记者问及建立友好交流城市关系以来,双方在合作交流上有哪些进展时,卡巴纳向我们介绍,2017年2月9日,天安数码城集团与伊夫林省签署了《中法(深圳)联合创新中心合作框架协议书》。根据协议内容,天安数码城集团与伊夫林省共建中法联合创新中心,在深圳和巴黎分设姐妹孵化器。今年6月,中法(深圳)联合创新中心在伊夫林省莱米罗市(LES MUREAUX)的Campus大校区内正式揭牌,双方合作的现实载体已经存在。下一步,他希望双方能建立一些具体的合作项目,吸引法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带着他们的项目到中心创业。他认为,虽然这些年轻人在自己的学校也有孵化器,但此前还缺少一个像中法联合创新中心这样集聚和整合各种资源的空间和平台,让不同专业的学生一起碰撞交流,吸引周边企业和中国国内特别是深圳的企业参与进来。

  “这将会是我2019年工作的重点,我非常希望获得深圳市政府和深圳企业的支持。”说到此,卡巴纳面色郑重,一连强调了两遍。

  我们寻求的不是强势主导地位的合作,而是共建长期合作框架

  谈及双方合作的前景,卡巴纳表示,伊夫林并不是一个短期利益的坚持者,寻求的也并非法方居于强势主导地位的合作,而是双方共同努力,共建长期合作框架,实现共同繁荣发展。他说:“实事求是地看,目前法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是非常令人满意的,但在欧洲,对中国企业还存在很多偏见和怀疑。如果双方能建立起这样一个合作框架,在这个框架下,友好协商、互通有无,那么所有的质疑和不信任都会消失不见,就能实现双赢。”

  卡巴纳认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欧洲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法国大巴黎地区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跳板。通过大巴黎,中国企业可以更好地辐射欧洲市场。采访中,卡巴纳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在未来几年内,伊夫林省将和上塞纳省合并。上塞纳省是巴黎大区经济大省,是法国汽车和航空工业的摇篮,该省的电力、电子和卫生事业在全国占首席地位。合并之后的伊夫林将在汽车、航空航天、国防工业等领域更具领先优势。

  “伊夫林省愿意成为中国企业进驻法国、辐射欧洲的桥头堡。”卡巴纳表示,伊夫林将会以最大的诚意接待来自中国、来自深圳的企业和朋友,帮助他们了解法国各个系统的运作模式、了解法国的市场状况,帮助他们规划未来在法国的发展。

  深圳将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之一

  “年轻人是我们的未来,而年轻人的未来是全球化的。”在采访过程中,年轻人成为卡巴纳交谈中的一个高频词。谈到对深圳的印象,他说:“我对深圳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它的经济活力和年轻。”他语带幽默地告诉我们,在法国人看来,深圳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他们甚至会揉揉眼睛,不敢相信怎么会这么快?

  卡巴纳认为深圳虽然没有悠久深远的历史,但深圳人知道要去创造一段属于自己的历史。深圳深知自己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离不开年轻人,因此它想方法设法将中国的年轻人吸引过来,进而创造了深圳的历史。“我相信,在未来几十年后,深圳将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之一。”

  一流环境 一流设施 一流服务——探访中法(深圳)联合创新中心

W020181228357511138470.jpg

中法(深圳)联合创新中心为创客们提供了舒适的工作环境。

    结束了对伊夫林省秘书长伊夫·卡巴纳的采访,采访团队立即驱车前往中法(深圳)联合创新中心。

  中法(深圳)联合创新中心的法国孵化器(Campus大校区),位于伊夫林省莱米罗市,坐拥塞纳河谷的核心位置, 处于一片占地17公顷的绿色园林的中央区域,环境优雅,绿意盎然,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今年6月,中法(深圳)联合创新中心在这里正式揭牌。

  一下车,森林公园美丽的秋景扑面而来,Campus大校区静静掩映在红、黄、绿叠翠的浓荫丛中,让我们仿若置身于一幅天成的风景油画中。经过短暂的寒暄后,中心法方负责人芭缇西亚·奥瓦迪亚(Patricia Ovadia)的助理弗洛伦斯女士带领我们开始了对中法(深圳)联合创新中心的参观。

  朴实厚重的红砖墙、注重利用自然光的大型落地玻璃窗、大气简洁又带着些浪漫气息的室内装修,现代化的视听设备,这些不同元素的和谐融合,向我们诉说着法国人对创新的理解:注重历史传承、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富有想象力……弗洛伦斯女士向我们介绍,中心主体建筑建成于上世纪70年代,2011年进行了大型翻修,形成了既具历史感又富有现代气息的独特建设风貌。

  弗洛伦斯女士带我们参观了中心一些具有特色的培训室、会议室、演播厅、创意活动室和休闲生活区。在走到一间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培训室时,弗洛伦斯女士停下脚步,语带自豪地告诉我们,培训室的桌子全部用环保回收材料制造,虽然看着并不旧,其实是上世纪70年代制造的,一直使用至今,它们是法国人注重环保的证明。参观中我们了解到,中心有一个220座的演播厅,55间可组装式培训室,皆配有尖端的视听设备,提供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一流。不仅如此,这里的生活休闲空间和配置也十分周到、便捷而温馨。中心提供了213套条件舒适的住宿房间,其中6套专为方便残障人士入住,有可容纳400人的餐馆,舞蹈室、健身运动房、乒乓球室、台球室等一应俱全。此外,校区所在的公园还提供了健身区、排球场、滚球场以及3个网球场等多种附加设施。置身于美丽的森林公园大氧吧,工作环境和设施一流,生活服务贴心且完善,这就是创客们的梦想之地吧!

  深圳作为创客之城,因广聚创客而为人所称道。和中法(深圳)联合创新中心比硬件,深圳很多创客中心未必有差距,但比建设和运营管理理念、比细节的设计和处理,或许我们就能发现差距从而有所启发和改进吧。

  相知无远近

  远行,是为了探索;探索,是为了打破迷思。

  改变关于异域异邦的各种“刻板印象”,算是迷思的一种吧。比如说,“德国人非常准时,火车从不误点”。笔者此行,从汉诺威到纽伦堡的火车,就足足晚了一个半小时。

  又比如说,“德国人严肃不苟言笑”,笔者在纽伦堡认识的一个朋友,在生人面前的确不苟言笑,但在朋友中却是令人喷饭的段子大师。

  在约访汉诺威市长斯蒂芬·索斯托克的过程中,汉诺威新闻发言人梅巴赫就落实采访时间地点器材等细节写给本报记者的邮件一封接一封,最后数一下,竟然有十几封。但笔者很快发现,这种严谨并不等同于刻板,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梅巴赫亲切随和,既职业干练,又温柔体贴,和一个可能贴着“热情开朗”标签的美国人也没什么不同。外国人认识多了,就会发现他们和我们的共同点远远大于差异。

  或许正因为如此,此次在欧洲的几个深圳友好城市穿梭,发现他们无一例外地提出希望加强在文化、艺术、教育领域的合作。这背后,或许是随着深圳的经济实力上升,国际影响力也在提升,国际社会了解深圳的需求也在增加。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起点是“相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消弭不同文化中的误解,构建更稳固长久的合作根基,正是友城交流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资料收集:秘书处)